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8-08-02

12 颗dp2 都没有达到深 度磨蚀程度,可被归入 0-2 岁阶段;

马科动物第

1 颗恒齿 p2 在其 2-2.5 岁时开始磨损, 在其 2-4 岁时,平均齿冠高度约为 59-60mm,本文据此将

25 颗嚼面被轻微磨蚀且齿冠高 度大于 60mm 的p2 归入 2-4 岁. Berger[38] 将年龄大于

14 岁的个体归入老年阶段.Stiner[34, 43] 建议选择年龄平均上 限的 60-65% 作为壮年与老年的界限.动物园里饲养的普氏野马 [44] 与野生普氏野马 [45] 的最大年龄区间为 20-26 岁.若以

26 岁为年龄上限,壮年和老年的界限为 15-17 岁. Levine[34] 与Discamps 等[41] 以15 岁作为壮年与老年的界限值.结合以上因素,并考虑到

15 岁的雌性个体开始失去哺育能力 [43] 、15 岁之后马科动物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46] 、15 岁 后马科动物的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 [47] ,本文将

15 岁选作壮年和老年阶段的界限. 当马 科动物 p2 的齿冠高度低于 12mm 或m3 的齿冠高度低于 26mm 时,该动物的个体年龄一 般大于

15 岁[42] , 所以本文将磨蚀程度较深且齿冠高度低于 12mm 的1颗p2 归入老年阶段, 剩余

191 颗p2(p2 总数量减去处于 2-4 岁及大于

15 岁年龄阶段的 p2 数量)则归入壮年 阶段.考虑到 p2 多在

15 岁以上开始脱落,若仅以 p2 来估计老年个体无疑会使得实际数 据量偏小,所以本文将磨蚀程度较深且齿冠高度低于 26mm 的6颗m3 纳入老年阶段中, 使得老年数量增加至

6 个个体. 由此可知,许家窑遗址马科动物的最小个体数为 234,其中幼儿

12 个,亚成年

25 个, 壮年

191 个,老年

6 个. 2.2 研究方法及对比材料 通过对当前狩猎 - 采集群体如 Hadza 的民族学观察可知, 捡拾自然 1) 或者灾难 2) 死亡的 动物尸体、抢夺食肉类动物的猎物或主动的狩猎行为,都能够让古人类优先获取动物肉食 资源 [25, 26] .许家窑人若主要依靠捡拾自然或者灾难死亡的马类动物尸体来获取肉类资源, 这种资源获取模式反映在动物死亡年龄曲线中, 应该与自然或者灾难死亡的年龄分布重合 ;

若主要通过抢夺食肉类动物的猎物,其动物死亡年龄结构应与食肉类动物捕杀所致的年龄 结构一致:长于奔跑的狩猎者(cursorial hunters)如斑鬣狗、非洲野狗、非洲猎豹、狼等, 可以长距离地追逐猎物,其狩猎造成的死亡模式与疾病、营养匮乏等原因造成的自然死亡 模式相符,即相对易于受到外界伤害的幼年和老年个体占据相对较大的死亡比例.相反, 1) 在本文中,自然死亡(Natural death)指无外部暴力(如食肉类、人类的猎杀、自然灾害或天然陷阱等)干预或暴力干预 微弱的符合生命和疾病的自然规律的死亡,如死于自身营养匮乏、器官衰竭或疾病等. 2) 在本文中,灾难死亡(Catastrophic death)指自然灾害事件(如暴风、洪水、沼泽等)或者区域性的瘟疫事件等所致的群 体性死亡. ? ?

67 ? 长于伏击式狩猎的食肉类动物(ambush hunters)如狮子和老虎,其狩猎方式导致其对于 猎物的分选度较低,随机性猎取猎物的年龄结构应该类似于原始自然居群的年龄分布 [48] . 如果古人类选择主动狩猎获取资源,他们可能运用伏击式狩猎方式如在动物惯常通过的路 径设置陷阱,或使用工具随机性猎杀以及通过围攻从而群体性猎杀动物等.上述这些无分 选的狩猎方式理论上都有可能产生类似动物原始自然居群组成的年龄分布[49, 50] . 另一方面, 假如古人类有选择地对脂肪和肉量较高的壮年个体进行猎杀,可能会产生与前几种年龄结 构完全不同的 壮年居优型 的年龄分布模式 [34] . 本文基于以上假设,选取了多个来源和成因的马科动物居群年龄结构进行对比(表2).古人类通过狩猎获取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数据来自法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 Bau de 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