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8-08-02

65 ?

2 材料和方法 在考古遗址中,保存较好的化石莫过于牙齿.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在多种脊椎动物 中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牙冠在各个年龄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高度,因此成为推断动物年 龄的重要材料之一.许家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马科动物牙齿 , 考虑到门齿大多较为破碎, 且难以鉴定到具体位置,本文选择了保存较好且数量居多的颊齿作为研究对象.颊齿多为 单独牙齿,可鉴定标本数(NISP)为4775(表1).牙齿保存情况会给死亡年龄估算结 果造成偏差,从而影响最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31-32] ,通过对比左侧和右侧牙齿的保存比率, 可以较为方便地评估牙齿的保存情况 [33] .根据 Brain[33] 等学者的传统方法,计算得出马科 动物两侧牙齿的保存比率为 99.4%(表1),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表明许家窑遗址中动 物牙齿的保存情况较好. 此外, 鉴于马科动物的 dp3-dp

4、 p3-m2 相似度较高从而很难区分, 本文选择 dp

2、p

2、m3 等较易鉴定的牙齿进行研究,同时考虑到本遗址中马科动物右侧 下颊齿中此类标本的保存数量相对更多,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2.1 死亡年龄推断 为研究古人类对于动物不同年龄的选择趋向, Stiner[34] 将动物个体按照其年龄差别分 为3个阶段:幼年、壮年与老年:幼年动物的体质及御敌能力相对于壮年个体不成熟,因 而更易成为捕食者、疾病、甚至恶劣气候的牺牲品;

老年繁殖能力较壮年减弱,御敌能力、 营养储存能力有限,同样更易于被捕食者获取.Bunn 等[35-36] 在三段划分的基础上指出, 幼年阶段又可被划分为幼儿阶段与亚成年阶段,因为亚成年个体尺寸、体质接近成年,所 以在年龄研究中,将亚成年个体和壮年个体都归入成年个体以区别于幼年与老年个体,可 能更加合理 [25] .本文据此将马科动物分为

4 个年龄组别进行数量统计.此外,考虑到普 氏野马和野驴在生态习性方面差别较小 [37] ,并出于提高样本规模的考虑,本文将普氏野 马与野驴进行了合并. 以性成熟为标志,Berger[38] 认为马科动物在 0-2 岁处于未成熟时期,2-4 岁处于幼年 向成年过渡时期,4 岁后则基本性成熟.Klingel 等[39] 认为马科动物在 5-6 岁时,智力和 表1许家窑遗址马科动物颊齿数量统计及保存差异 Tab.1 The total sample NISP and differential preservation of teeth of the Xujiayao site 牙齿位置 Location 牙齿类型 Type 牙齿 Teeth 共计 Total dp2 dp3-4 p2 p3-m2 m3 左侧 Left 上颊齿 Upper

15 58

132 872

163 1240 下颊齿 Lower

9 35

177 769

172 1162 右侧 Right 上颊齿 Upper

11 31

133 684

165 1024 下颊齿 Lower

12 41

217 965

114 1348 NISP

4775 保存差异(%) Differential preservation 99.40a a 计算方式:99.40=4775(NISP)*100/2402(左侧牙齿)*2 ? ?

66 ?

36 卷 体质才真正成熟,进入成年阶段.通过对现生马科动物的行为观察可知,2 岁左右的雄性 个体会被赶出家族群进入光棍群,雌性个体则会在 1-2 岁左右被公马劫走 [40] ,可见此时 期的马并不具有抵御能力,此外马科动物此时还未性成熟 [41] ,因此将 0-2 岁的年龄个体 划入幼儿阶段是可行的.4 岁后马科动物基本性成熟,4-5 岁的公马开始建立自己的家族 群[40, 42] ,由此可将 2-4 岁的个体归入亚成年个体阶段.据Levine[42] 统计,马科动物第

1 颗乳齿 dp2 在2-2.5 岁左右开始被第

1 颗恒齿替代,遗址出土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