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2018-06-16

用磨细的长擀 面杖, 擀一顿柔长劲道的手擀 面;

用磨成月牙儿的铝勺, 搅动 那口老铁锅, 慢熬一锅甜香的南 瓜红豆玉米糁粥;

用磨得光滑的 床, 轧一次红薯榆皮面 , 爽爽地来上两大碗解馋…… 猛地发现, 只有经年的老食器, 才能做出母亲的味道, 盛满家乡 的温暖. 慢慢, 父母老了, 心气儿淡 了, 有些老食器渐次被时光贴上 了封条.不养猪了, 那个曾盛满 新鲜猪肉的肉篓, 根根荆条已然 脱落、 枯朽;

菜种少了, 那些曾腌 满酸爽泡菜的坛子、 罐子, 都闲 弃在院角、 墙角, 落入枝叶, 沾了 泥垢;

时代变了, 那些曾被村里 人抢占的石碾、 石磨, 曾被颠晃 摇摆筛出面粉的粗细面箩, 曾被 家人捂着烧烤土豆、 花生的火 盆, 曾被端在手上舀水舀米舀面 的天然葫芦瓢, 曾被捧在手里盛 水盛饭盛汤的搪瓷缸、 铝饭盒, 都退出了舞台, 孤独落寞地散落 村里, 或永远消失…… 那次下乡, 进一农家讨水 喝.大妈正忙着为探亲归家的 儿子做石磨豆腐, 老土灶上的老 铁锅里熬着乳白的豆汁, 热气翻 涌、 豆香弥漫, 院角的石磨还沾 着道道豆糊;

闻讯回家的大姐又 燃起三爪儿小泥炉, 架起铁鏊, 为弟弟摊做金黄的发面饼.见 我们来, 大妈盛上鲜美的豆汁, 大姐端来喷香的面饼, 热情招 待, 我们边吃边看着一家人温情 地忙活.那些尘封的老食器, 因 孩子的归家再次隆重登场, 点亮 了久违的亲情.我喝下的滚烫 豆汁, 温热了肠胃, 又涌上眼眶, 几欲溢出. 一道道食器, 或是自制、 或 是买得, 或是祖传、 或是新置, 或 是朴拙、 或是精致, 或是蒙尘、 或 是锃亮, 皆为每家日常生活的必 需.盘点细数老家里的老食器, 不禁泪眼蒙: 美食消散, 食器 犹在;

加工、 炊煮、 盛放、 进食、 贮藏, 沉默无言的食器, 曾在每个 餐前忙碌的时刻, 满血复活、 辛 勤劳作, 造就了多少最平民、 最 养人的汤菜饭食, 打理着寻常日 子, 滋养了数代家人. 老食器, 沾染着烟火, 沉淀 着岁月, 相伴着成长, 安放着乡 愁, 更寄寓着我们对良好家风 的传承, 对完满人生的期许, 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心上老家 的守望…… 老食器 张金刚 名字是一个人的 代码 , 由 一串很短的字符组成.因为 很短 , 重名便是自然现象.外国人 容易重名, 中国人更容易重名. 一般情况下, 重名只会让被重 名的人哈哈一笑, 最多也不过是让 旁边的人有了玩笑的素材.所以 不少人都认为 与人重名 是件有 趣的事.当然也有人不愿意与别 人重名.几年前, 河北一家报纸就 曾因为发表了一篇署名 秦晋 的 文章, 引起另一位也是叫秦晋的作 家的不满, 后一位秦晋专门撰写了 一篇题为 《名字问题》 的文章, 要求 某报给予转载, 以便澄清重名 造成的 误解 .两位 秦晋 因名 字而打起了笔墨官司, 让那家报纸 热闹了好一段时间. 中国人取名是很讲究的.比 如姓秦的人取名 秦晋 , 既能谐 音 前进 , 又能使人联想到 秦晋 之好 的历史典故.但因为 心往 一处想 , 重名的机率就大大提高 了.尤其那些 大姓 (如张、 王、 李) , 因为 基数 庞大, 不重名倒 是非常难的.这样论起来, 像笔 者这样的 小姓 真还沾了点便 宜: 很难重名.也正是因为这一 点, 写稿好几年了, 我很少用什么 笔名.有时自己的作品被文摘类 报刊选载, 只须一封信或一个长 途电话, 隔不了多久, 我就会收到 样报和稿费.而省内我的一个名 叫张平的气象同行 (当然也爱好 写作) 曾告诉我, 他有一篇作品被 一家文摘报选载, 稿费却被旁人 冒领.说这事时, 他真气恼 张平 二字, 气恼这个在全中国不知 被多少万人重复的名字. 我家兄妹六个, 四个已经成 家.也算是巧合, 我们各自的 另 一位 都有一个重名率很高的名 字.有一次兄妹们都回父母家 看看 , 一家十几口围着桌子吃 饭, 突然楼下有人一声接一声地 喊 王敏 , 嫂子便从窗子往下看, 并没应答.没一会儿, 另一家有 人答上话了.果然是重名.嫂子 王敏不足为奇地笑了笑.我的妻 子名叫王琳, 她曾说过署名 王琳 的文章肯定大大多于署名 霍 寿喜 的文章, 对此我哑然失笑, 无法反驳.妹婿张志宏和弟媳许 金凤的 重名率 大概也不低于前 两位嫂嫂.你想呀, 有多少姓张 的男子从小就 志向宏伟 ?而许 姓的姑娘歆羡 金凤飘飞 的又何 止成千上万! 重名趣话 霍寿喜 我家珍藏着一个核桃木 雕刻的脉枕, 这个脉枕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