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7-10-05

出生在周报市场 上,就可能是一棵树. 现在的报纸不缺新闻,但缺 真新闻 .新报纸 应该登 真新闻 ,就是着眼大局选择,紧扣大众热 点,以严肃的态度写好看的新闻. 新报纸还应该刊登比新闻更多的东西, 注重 实用性,成为 有用 的新闻纸. 结论已十分明确,筹备组打算办一张新闻性、 实用性兼有的,为年轻人服务的周报. 给尚未出生的婴儿起一个什么名字, 也是一 件有趣的事.筹备组最初起名《立报》.上海新闻史 上曾经有过一张名声很响的小型报纸就叫《立报》, 借用此名,容易叫响.我私下也想,筹备组成员皆三 十左右,古人云:三十而立.叫《立报》倒也暗合此 意.后来又有人提出,叫《申江报》,标明上海色系. 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是《申报》,别名《申江日报》.解 放日报地处老申报馆,用此名也不错.最后有人提 出,此报以服务为宗旨,就叫《申江服务导报》吧,报 头上的 申 字可大一些,表明和《申报》有联系.大 家一看,再也提不出更合适的报名了,也就赞成这 一方案.

1997 年3月13 日, 报社编委会讨论通过了这 张新报纸的定位和初步计划.大家对创办新报纸热 情很高,一致认为这是报社新闻改革的探索,要步 子大一点,让筹备的青年们大胆试、大胆闯.会议并 决定从场地、经费、人员等各方面支持他们,动员各 部门协调支援. 有了报社领导层的支持, 筹备组的同志们干 劲更足,也感到压力更大.全报社都在关注他们. 他们以极其认真和十二分细致的态度, 进行着各 项筹备工作.为每一方面的工作都写了预案,并且 以创新的精神进行探索.比如报纸发行,他们决定 搞自办发行, 并且以零售为主, 让读者 用手评 报 .考虑到自建发行网络成本高、困难多,他们 便与《每周广播电视报》发行有限公司合作,利用 他们的发行网络 借船出海 . 又如报纸广告,鉴 于上海报纸广告市场已为几家大报和大的广告公 司瓜分, 借用大报广告部和自办广告公司都不可 行, 于是就和一家不大的初创广告公司―― ―上海 韵意广告有限公司签订广告总代理协议, 由韵意 代理新报纸的广告. 这样就减轻了新报纸初创初 期的风险.韵意看好新报纸的未来市场,愿意承担 风险.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新报纸和 韵意实现了共赢. 筹备组的同志在探索、创新,报社领导层就要为 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人事、财务等方面试行一些 新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讲,对解放日报这样一个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几十年,政策、规章都已固化 的单位讲,这也是一种新的探索.不影响全局,不妨 先试试.比如用人,同工同酬,奖金则根据经济效益和 个人表现而定.又如财务,新报纸虽不是独立法人,但 在报社内独立核算.他们用场地、设备都出租金, 亲兄 弟,明算账 ,但赢方自得,报社不去平调.像这样一些 举措,在今天看来已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进行探索,是 很不容易的.要破除旧观念,克服各种阻力. 出版新报纸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新报编辑部、 电脑部的人员投入紧张的筹备. 他们的工作做得十 分细致,试写的稿件改了一遍又一遍,版面设计数易 其稿. 从1997 年11 月7日至

12 月24 日,《申江服 务导报》出版了六期试刊.大家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安 定下来.这样认真的试刊,正有如乒乓球赛前的热身 训练,把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明白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