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5-02-28

75 1

2 2

3 3

90 1

2 2

3 4

105 1

2 3

3 4

120 1

2 3

3 5

150 2

3 3

4 5

180 2

3 4

5 6 注1:在车站服务的平均时间,包括车辆进站停车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和车辆出站时间. 注2: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指观测得到的小时公交车流量的最大值. 7.3 车辆出入口 7.3.1 车辆出口和入口宜分开设置,宽度不应小于 7m.出入口合并设置时,其总宽度不应小于 12m. 7.3.2 公交场站出入口设计应符合 CJJ

37 的规定. 7.3.3 公交车辆宜采用右转进入的交通组织方式驶入场站,宜右转驶出场站出口. 7.3.4 车辆出入口应设置标志标线、指示牌和行人交通安全设施. 7.4 停车 7.4.1 每标准车的平均停车面积宜按 80m

2 计算. 7.4.2 停车坪应设置停车位、停车通道,并在路面采用标线指示停车位置和通道宽度. 7.4.3 公共汽车停放宜采用垂直式或斜列式,电车应采用平行式. 7.4.4 停车坪宜采用单向交通方式组织车辆运行. 7.4.5 停车坪应有排水、照明设施. DB11/T 715―2010

5 7.5 其他 7.5.1 场站到发车位、加减速区域和车辆出入口等,应进行路面强化设计. 7.5.2 车辆掉头环岛分为路侧式、路端式,公共汽电车掉头环岛设计参见附录 C.

8 各类场站设计要求 8.1 中途站 8.1.1 中途站的主要类型包括直列式和港湾式.示意图参见附录 D. 8.1.2 直列式中途站由到发车位、站台、进站过渡段和出站过渡段段构成.港湾式中途站由到发车位、 站台、进站过渡段、出站过渡段、进站转角和出站转角构成. 8.1.3 中途站站台宜设在交叉口 50m 以外.在快速路上,中途站应避开加、减速车道,应设在距出入 口100m 以外处. 8.1.4 中途站设计应保证自行车与行人的使用要求. 8.1.5 中途站平均站距宜在 500m~600m 之间. 8.1.6 中途站进站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 10m,出站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 15m. 8.1.7 港湾式中途站进出站转角长度根据行车速度等条件合理设置进出站转角.进出站转角长度不宜 小于 20m. 8.2 首末站 8.2.1 首末站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相协调,优先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 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8.2.2 首末站的出入口应避免接近平面交叉口.出入口可设置信号控制. 8.2.3 首末站设置应充分考虑与其它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尤其是与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衔接. 8.2.4 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底、停车坪、站台等设施面积.具体建设用地指标参见表 2. 表2 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指标 运营车辆数(标台)

200 停车数(标台)

7 7~18 18~70 >

70 站台(m

2 )

100 100~300 300~1100 1100~1400 停车坪(m

2 )

600 600~1400 1400~5600 >

5600 建筑基底(m

2 ) 30~40 300~500 500~800 800~1000 总建设用地面积(m

2 ) 730~740 1000~2200 2200~7500 >

7500 注:场站设施总建设用地面积不包括绿化用地面积. 8.2.5 首末站建筑面积包括乘客候车设施和场站服务配套设施等面积.具体建筑面积指标参见表 3. 表3 首末站建筑面积指标 运营车辆数(标台)

200 乘客候车设施(m

2 )

10 30~50 50~150

150 服务配套设施(m

2 ) 30~40 430~580 800~950 1350~1500 总建筑面积(m

2 ) 40~50 460~630 850~1100 1500~1650 DB11/T 715―2010

6 8.3 中心站 8.3.1 中心站距所在分区保养场的距离宜在 5km 以内,最大应不大于 10km. 8.3.2 中心站的建设用地面积包括站台、到发车位、换乘大厅、停车坪、建筑基底等设施面积.具体 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参见表 4. 表4 中心站建设用地面积指标 运营车辆数(标台) 200~400 400~600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