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3-06-20

7 ] 美国对博士培养及就业的 供求关系做出了哪些调整, 解决了博士培养过剩问 题、 并保持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 本文将 在分析博士培养与就业过程中的三对供求关系的基 础上, 系统研究美国近4 0年来通过博士培养供给侧 和学术岗位需求侧的双重调整逐渐形成的博士供给 过剩防范机制, 并从中总结有助于我国建立博士培 养过剩防范机制的有益借鉴.

一、博士培养供给侧和学术 岗位需求侧的三对关系 ( 一) 增长的就业需求与有限的就业岗位 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 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是政 府和高校共同的利益诉求: 对国家而言, 知识经济时 代大力发展博士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 力的必然选择;

对高校而言, 扩大博士招生规模有利 于缓解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 提高高校的学 术地位.但是, 高校在强调博士生教育重要性的时 候, 往往忽视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博士毕业生 的实际需求. [

8 ] 具体而言, 根据我国博士学位修业 年限的规定, 博士生培养周期通常为3~4年, 而高 校教师的职业周期比较长, 博士毕业生一旦获得学 术岗位很少中途退出.若按我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2 0

1 3年度平均毕业年龄3 3岁[

9 ] 、 高校男性教师、 女 性高级职称教师、 女性非高级职称教师的退休年龄 分别为6 0岁、

6 0岁和5 5岁来计算, 高校教师岗位 的平均替换周期为2 7年.这意味着博士毕业生获 得学术岗位之后, 至少需要2 7年才会出现岗位替换 的需求, 而博士生培养每4年就会出现新的供给, 高 校教师岗位替换和博士培养周期之间的时间差巨 大.这意味着一旦博士供给数量过多, 高校的教师 岗位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数量的替换性需求. 因此, 虽然世界主要国家因博士教育具有的重要战 略意义不断扩大其培养规模, 但有限的学术岗位和 较长的学术职业替换周期使得高校吸纳博士毕业生 就业的能力比较有限.如何协调持续增长的博士生 就业需求和有限的学术岗位之间的关系? 如何既保 证博士培养规模的稳定增加, 又有效避免博士供给 过剩? 这是各国制定博士教育政策时必须考虑的现 实问题. ( 二) 海外求学与本土就业 罗纳德・埃伦伯格( R o n a l dG. E h r e n b e r g ) 在《学术劳动力供给》 一书中构建了美国博士供给模 型, 他认为, 美国本土博士的培养数量、 国外博士进 入美国就业的数量和离开美国的留学博士数量影响 着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博士供给及就业状况. [

1 0 ] 可见, 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区域 内博士供给的弹性与变化情况, 提高博士培养的国 际化程度既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生源, 又可以 利用留学生的灵活就业适当降低本国博士的供给比 例.即: 当博士供给过剩时, 回国就业的留学生降低 了本国博士的就业难度;

当博士供给不足时, 留学生 可有效补充本国学术岗位的需求.因此, 提高博士 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是平衡和调节博士培养规模和博 士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的有效途径. ( 三) 学术培养与多元就业 在追求 闲逸的好奇 的象牙塔中, 博士毕业后 通常会选择从事学术职业, 并从以学术为生, 到以学 术为业, 再到以学术为乐.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学术研究不再是高等学校的 专属领域, 政府、 企业和非营利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