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2013-02-21

又忍不住想要去关注她的感 情和世俗生活, 崇拜和嫉妒、 追捧和消 解并存;

而在男人们的心中, 这样一个 拥有着惊人美貌和才情的奇特女子, 从前以及现在恐怕都是大多数人追求 的理想化身. 实际上, 这里还暗藏着另一个有趣 的现象, 为何是她的爱情和诗歌而非建 筑与科学研究,为何是她与徐志摩、 金 岳霖的感情纠葛而非与梁思成的建筑 考察,更多地得到世人的关心和传说 呢?林徽因是否被过度 粉化 ?以至于 提起她, 脑海里就只浮现出她的那些绮 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也许因为这些爱情故事确实绮 丽动人吧, 在感情世界中人类永远面对 相同的处境, 千百年前如此 , 千百年后 亦如此.其实是相对的, 对梁思成人们 虽然知道他是建筑学家, 知道他是梁启 超的大公子, 但对于他在建筑学上所作 的具体贡献并不知道很多. 在林徽因的 情感世界中, 金岳霖也许得到很多的赞 叹, 但人们又能真正知道多少这位哲学 家老金的哲学工作呢?所以, 不如我们 这次就来谈谈林徽因和她的建筑学吧. 或许你说得对, 普通人很少会想 要去了解林徽因抑或是梁思成和金岳 霖的学术成就, 但即便是学术界, 对于 林徽因的诗歌与文学的关注也远多于 对她的建筑思想和成就的关注.记得

2003 年的时候, 我就曾留意过这一现象 并作了有趣的统计比较, 结果发现中国 学术期刊网上篇名提及梁思成的论文 有近

60 篇,都是探讨其建筑学方面的 思想与成就;

而关于林徽因的论文只有

47 篇,且其中

30 多篇是关于林徽因的 文学成就,近10 篇是关于其个人情感 方面的, 如 林徽因的文学观和她作品 中的徐志摩 、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 历程及其关系 等等, 只有少数几篇是 关于其建筑学成就的, 而即便在这几篇 中, 也是将其与梁思成放在一起来讨论 的.除此之外, 关于林徽因的一些著作 如 《一世情缘―― ―梁思成与林徽因》 、 《窗子内外忆徽因》 、 《骄傲的女神林徽 因》 等, 也都是围绕林徽因与梁思成的 婚姻, 与徐志摩、 金岳霖等人的情感纠 葛来写的, 其中涉及到建筑学方面的内 容很少.好在, 这两年情况开始有所转 变. 读者对林徽因的熟知是从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一股由诗歌文化掀 起的 徐志摩热 中牵出诗人的感情世 界,林徽因由此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虽然林徽因的感情故事为人乐道, 却不 是所有人都知道林徽因;

她在建筑学上 的造诣少人提及, 但国徽、 景泰蓝图案, 这些她所参与的设计却又无人不晓. 林 徽因真正的职业身份是雕 饰学教授,

1949 年10 月她 与莫宗江、 梁思成等人集体 设计了一稿国徽图案. 但最 终,林的参选设计没有入 选, 《林徽因文存》 的建筑卷 里收录了这副图样和各种 说明.这篇文字, 从构成元 素的象征意味说到颜色的 运用, 还包括图形元素的来 源. 这些图形元素的来源非 常有意思,在其他的工作 中, 甚至谈到敦煌边饰与丝 织品花纹图案之间的关系. 太太客厅里的林徽因永远 健谈、 思维跳脱, 看到她的 这些工作时, 我不知道这是 否是研究建筑的人必须具 备的广博视野, 还是为她的 健谈找到了理由. 的确, 包括金岳霖在 内的很多人回忆起林徽因, 都提及她的健谈、 思维活跃 和客厅里的焦点角色, 可就 是这样一位优雅而又时髦 的女性, 除了能和徐志摩一 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 学之外, 还能作为一个严谨 的科学工作者, 和梁思成一 起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 筑, 测量平面, 爬梁上柱, 作 精确的分析比较. 正如人们 所言: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 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 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 荒 寺古庙中不顾重病、 不惮艰 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 也是她. 实际上, 除了参与国徽图案设 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之外, 我更关注的正是她和梁思成踏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