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9-01-30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用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建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监测探测等技术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海洋生产总值突破8500亿元,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逐步向中高端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市形成科技兴海的新局面. ――海洋科技引领作用有效发挥.重点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创新发展,在海洋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55%.海洋领域研发试验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海洋科技贡献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海洋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形成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0项以上. ――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新建5-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兴海支撑平台, 十三五 末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中心达到35家.建设30个以上科技兴海示范工程,进一步发挥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培育产生海洋领域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60家,杀手锏产品13个以上. ――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引进和培养30-40名 千人计划 、 长江学者 等海洋领军型人才,涉海学科体系较为完善,海洋专业人才持续增加.

三、重点发展领域 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目标,通过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提升海洋公益服务和海洋管理水平,为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是我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技术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为提升我市海洋经济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开展海洋油气钻采平台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进行海洋平台延寿与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浅海钻井平台规模化发展和3000米深海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突破,打造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海工装备基地.开展海底输油软管研发、制造、铺设技术研究,形成产品链条,打造杀手锏产品.发展大型化、智能化、环保型疏浚装备,大型海洋平台吊机,水下挖掘机等专用工程装备以及海工装备的配套产品和应用材料.加强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制造和配套设施等研究,开展波浪能和潮流能发电装置设计、定型、测试检测、部件及整机制造等方面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积极建设国家级海洋能装置检测中心.充分发挥临港经济区等沿海功能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深化产业发展聚集,建设国际高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海洋工程成套装备为核心、以基础部件为支撑、以链条式服务为特色的海洋工程装备体系. 2.特种高技术船舶制造 重点开展5000箱以上集装箱船、LNG船、FPSO、公务船、医疗船、科考船、物探船、豪华游船和邮轮等新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技术研究.发展船舶专业配套技术与设备,重点开展船用智能化电控系统、物探设备、新型船用齿轮箱、甲板机械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开展节能柴油机零部件材料与制造技术研究,提高大型船舶修船技术和能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和运输船舶 4S 店.加强船舶综合管理系统、船舶综合监测及操控系统、船用网络导航雷达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与转化,开展无人艇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特种高技术船舶自动化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填补领域空白. 3.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开展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LNG冷能、压汽蒸馏、膜蒸馏、中空纤维疏水/亲水膜、纳滤膜等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推动中小型海水淡化装备、海水利用分离膜等产品产业化和国产化,掌握10万吨级以上自主装备工程能力和百万吨级集成工程能力.开展适应核电和石化行业的大型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海水源热泵集中冷暖工程技术、海岛系列化淡化技术及装备、大生活用海........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