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9-07-04

一、教材编排 重视用分类的观点和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设计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设置多种学习栏目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突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活动和亲身实践 *

二、地位与功能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地位和功能 承上启下.为第

一、二章的实验工具和理论工具补充感性认识材料,为必修二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基础素材丰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

三、知识特点 内容多、广,在内容和要求上有一定限制突出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金属知识的内容提前实验和学生活动多 *

三、知识特点 学生的困惑知识散:哪都有记忆难:不理解方程式的意义容易忘:感觉用的少不会用:陌生信息难处理 * * 物质性质的学习主要是基于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得到的感性认识,缺乏对知识内在联系及所蕴含的学科观念与方法的理解,缺乏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实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研究和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加强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高考考试标准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应用 *

五、高频考点 考点 题号 考点 题号 Na 2011全国新课标I:62013全国新课标II:4 Al 2013全国新课标I:42013全国新课标I:92015全国新课标I:

10、27 Fe 2012全国新课标I:82013全国新课标I:

10、27 Cu 2011全国新课标I:82013全国新课标I:112015全国新课标I:

10、27 Zn 2011全国新课标I:11 Ag 2013全国新课标I:4 Co 2013全国新课标I:9(3)(4)(5) Li 2013全国新课标I:9(3)(5)(6) Mg 2015全国新课标I:

10、27 *

六、课时安排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4课时)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课时)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课时)复习、测验、讲评 (3课时) *

七、教学建议 * (1)把握两条主线(金属活动性和分类思想)(2)用好两个理论(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3)培养两种能力 (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用好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5)用好两种模式 (新课-问题驱动 复习-自主建构) * (1)把握两条主线,渗透学科方法 主线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一节呈现不同的金属单质(钠、铁、铝、镁、金)与相同的非金属单质、与酸或水、与碱的反应.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产物的差异随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差异.结构决定性质,共性和个性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内容的选择――选取钠作为活泼金属的代表物课本49页: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因此,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氯化物或硫化物.从Na、Mg、Al、Fe与氧气的反应.迁移:金属与非金属(氯气、硫)的反应 * * (1)把握两条主线,渗透学科方法 主线二:运用分类的思想,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类别性质.本章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进行横向分类.通过对各种分类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各种物质的通性,以及个别物质的特性,再从特殊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差异,从而得出结构(或组成、化合价)决定性质. * (2)用好两个理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