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6-10-21

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也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6 . 文明史观的特点及运用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扩展两大阶段,其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

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6 .文明史观的特点及运用 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关注并正确把握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

各种文明虽有强弱、大小之别,但绝无优劣高下之别.各文明也不是封闭、隔绝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6 .文明史观的特点及运用 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去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在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

6 . 文明史观的特点及运用 (

2 ) 以 现代化 为主线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现代 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化史 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观 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 (

3 )以 全球化 为理念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全球化史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观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新课程、新高考的一个新视角――社会生活史观 特别关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史的问题,更突出文明的物质成果,从物质文明角度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朱汉国教授指出 近三十年来,历史学研究领域在时间范围、空间领域和具体内容上急剧扩大,历史学研究基本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个不断'

放宽历史视野'

的过程……在研究模式上呈现了政治史―经济文化史―社会史的范式转移 . 6. 思想文化是新课程增加的主要亮点,也成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 命题的重点挖掘的部分――其重要性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旧高考由于教材的限制,思想史的分量一直无法真正提升.福建必修三占比为30~34%(第16题4分,第23题4分,第38题(1)8~12分,第38题(2)5分,第38题(3)3分,第38题(4)6分,约1/3.三分天下 思想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往的历史课程中, 思想文化往往与历史发展过程脱节,其内容也因之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将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与历史发展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