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07-13
科普 周刊主编: 魏刚 编辑: 胡珉琦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gwei@stimes.

cn

2014 年8月8日星期五 Tel押(010)

62580828 13 疾病预测中的大数据 姻本报记者 胡珉琦 手机挂胸前导致心脏病和内 分泌紊乱, 放裤袋会杀精, 常用手机 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 三倍 微波炉加热后的水浇花花 死, 泡豆子不发芽, 对人体有危害 口服风油精可以防中暑、根治狐 臭、 治便秘 ……刚刚过去的

7 月, 科学 流言榜上又添许多五花八门 的 科普贴士 , 这些一本正经的 关心 借科普之名, 在微信朋友圈、 微 博等平台上畅行无阻. 其实又何止一两个伪科学的帖 子,一些在科学上存在严重纰漏的 科普图书 通过正规出版社出版后 大行其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以 涉猎养生保健、 外星探秘居多, 其为 吸引眼球博取利益而无视科学的行 径, 如同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诈骗.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在与笔者交 流时认为,科普既需要国家有关部 门来做, 也离不开民间的参与, 但民 间科普的鱼龙混杂, 也需要规范. 科普乱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 在于,在我国当前的制度和文化氛 围下, 生产 伪科学的成本太低, 而 揭发检举的代价太高. 除此之外, 相 应的赏罚机制不健全也是乱象迭起 的重要原因. 套用传播学者克罗斯的谣言公 式 谣言 = (事件的) 重要性* (事件 的) 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 可以 知道, 只要一件事足够重要 (如关乎 健康、 生死) , 再配以似是而非的说 辞, 在我国现有的公众批判能力下, 哪怕很拙劣的伪科学都能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 而反观当前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伪科学的 监管、 打假的力度都不够.譬如, 出版社出版一本 书, 其科学性如何, 鲜有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的鉴 定或评判;

一条流传甚广的谣言, 基本没人去追究 它的源头, 更遑论追责了. 其实这种文化现象也存在于严肃的学术圈. 一项发表在 Nature、 Science 上的成果一经公布, 马 上被冠以 很牛 的光环, 往往是赞美之词一浪高 过一浪,国内的媒体甚至相关科研领域都难见比 较客观的评判,更不必说是公开的质疑声或者泼 冷水.这其实说明了国人还不习惯质疑的态度、 整 体文化氛围还产生不了批判的土壤. 我国的科普教育正所处的这种尴尬阶段并非 不可理解, 毕竟现代科学进入中国才不过百余年, 何况这期间还有战争和各式各样的 运动 .然而 时至今日, 国民科学素养正待全面提高, 如不加大 力度规范科普市场, 科技发展的脚步也势难加速. 书评和文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图书的可 读性以及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监管功能.然而发表 书评等多为民间自发行为,并不能完成对读物彻 底地客观评价, 更不能覆盖所有读物.鉴于此, 政府、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要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 责, 组织相应的监管机构和队伍, 将科学性纳入一 般读物的评价体系, 作为其准入市场的一个指标. 此外,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政府应采取措 施, 降低 打假 的风险和代价, 鼓励专业人士抵制 伪科学.尽管这涉及文化土壤的改良, 但如果制度 健全、 落实得力, 在若干年内营造出踊跃打假的风 气也并非不可期. 目前一些民间机构参与科普行动,建设科普 场馆, 这顺应了市场需求.但民间机构组织的青少 年科普活动要讲究科学专业, 更要寓教于乐. 任何市场都不是彻底的自由市场,既需要按 市场规律办事, 也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 (包括 消费者) 的监督, 科普同样如此.要让市场规律更 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相关部门主动积极地干预 和管控, 激浊扬清, 让好的科普机构、 活动、 读物享 有市场红利, 粗制滥造者, 就让它们被市场淘汰. 治理科普乱象须多管齐下姻赵鲁微言 看图 日本三重县鸟羽市水族馆最初获赠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