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9-17
-

1 - 附件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一届 四次全会精神,探索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 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根据《国务院关 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国发〔2013〕30号) 、 《关于 印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改环资 〔2013〕2420号)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结 合贵州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意义重大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山地 和丘陵面积占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 左右,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等46种矿 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6位,森林覆 盖率达48%,生物种类繁多.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 重要生态屏障.2013年,常住人口350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35.8%,地区生产总值800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22 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2.9:40.5:46.6,经济发展面临既要 赶 又要 转 的双重挑战.在全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 -

2 - 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 协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有利于探索资源能源富集欠 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道路.近年来,尽管贵州经济发展速度位居 全国前列,但总体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13年,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7%,贫困人口占全国的9%.发 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炭、磷矿、铝土矿等资源,煤炭、电力、化工、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能耗强度是全国的2.15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同时,继续保持天蓝地绿水净. 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有利于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 全屏障.贵州境内河流众多,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 地带,全省国土面积的65.7%属长江流域、34.3%属珠江流域,是 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同时,生态环境脆弱,修复难度很 大,石漠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2%、 31.4%.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亩均森林蓄积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 的3/4左右,受威胁植物占全国的10%以上.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 范区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

3 -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实施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 障. 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有利于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生 态文明制度建设新成果.近年来,贵州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 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初步形成了绿色、循环、低 碳发展的制度体系.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 例》 ,成立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连续举办四届生 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于

2013 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 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通过生态文 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源 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在考核 评价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及用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和 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突破, 努力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 次全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尊重 -

4 -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 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 革为动力,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完善制度 体系,弘扬生态文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 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探索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 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 经验、提供示范.

(二)主要目标 到2020 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理念 深入人心,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更 趋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 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 成,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项目标,使贵州省成为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 发达地区转型发展和绿色崛起的先进典范.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83 万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结构显著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12 年的 2.42%提高到 8%,农产品中无公 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所占比例达到 50%.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 节能降耗、碳强度下降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循环 -

5 - 利用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 15%,非化石能源占 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 21%,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80%,绿色 矿山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化学需氧量、 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空气质 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达到 8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率达到 86.4%,森林覆盖率达到 52%,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率、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 35%和30%以上. ――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 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 比例达到 100%,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 70%,有关产品政府绿色采 购比例达到 90%.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 政绩考核、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资源环境生态信息公 开等制度全面落实, 能源、 水、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基本形成. 表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略)

三、主要任务 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规划,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 集约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健全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生态文化 -

6 - 体系.

(一)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贵 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把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开发好,把不适宜开 发的国土空间切实保护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 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各市、县政府负责落实全国和省主体功 能区规划对本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在本市、县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中, 明确各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和方 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到2020 年,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 制在 4.1%以内.

1、城镇化空间格局 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尊重自然 格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坚持产城互动,形成 一群、两圈、九组 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贵阳中心城市为 省域发展主核,加快贵安新区建设,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着力 打造 贵阳―安顺 及遵义两个都市圈,推进构建以六盘水、毕节、都匀、凯里、兴义、铜仁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盘县、德江、 榕江等一些新培育的区域次中心城市为依托的九个城市经济圈 (城镇组群) .以干支线机场、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网络节点 -

7 - 为重点,培育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加快重点建 制镇发展,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 础,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现代城镇体系. 贵州省城镇空间体系规划示意图

2、农业发展格局 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大中型灌区为支撑,构建 五区十九 带 农业发展格局.黔中丘原盆地都市农业区,重点建设优质水 稻、油菜、马铃薯、蔬菜、畜产品产业带;

黔北山原中山农―林 ―牧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油菜、蔬菜、畜产品产业带;

黔东 低山丘陵林-农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蔬菜、特色畜禽产业带;

黔南丘原中山低山农―牧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蔬菜、肉羊产 业带;

黔西高原山地农―牧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马铃薯、蔬菜、畜产品产业带. 贵州省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

8 -

3、生态安全格局 以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和乌江、南北盘 江及红水河、 赤水河及綦江、 沅江、 都柳江等河流生态带为骨架, 以重要河流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 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 保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区等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 交通沿线、河湖绿化带为网络,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 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农田植被等为重要组 成部分,构建 两屏五带三区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基本构筑起 功能较为完善的 两江 上游区域性生态屏障.扩大绿色生态空 间,森林面积扩大到 9.2 万平方公里,河流、湖泊、湿地面积保 持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 贵州省生态安全格局示意图 -

9 -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集聚化、特色化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 创新和转化应用为引领, 认真落实产业政策, 严格节能评估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服 务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 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生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