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9-07-02

211 大学 都没有问 题.这足以说明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该校一大 难题.吉大的情况,在东北的很多中字头单位也不 同程度存在. 抓问题、搞调研、出政策,必须把握关键所在. 如果东北一些出台的人才政策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本地 省属以外单位的人才,不去想办法面对和解决当地中 直单位人才流失的问题,反而寄希望于用优惠政策将 本地中直单位人才挖到地方单位,这样的 引进 留下 稳住 ,无异于是从左手倒右手,于地方 又有何益呢? 所以,有关地方应加快解放思想,摆脱只管自己 一亩三分地 的陈旧观念,努力打破行政体制机制 束缚,实事求是地研究引进和留住人才的举措,研究 打破单位隶属限制的人才政策,立足本地区,放眼全 世界,拥有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胸怀,通过 省部共建 等措施让不同隶属单位人才都能享受到 政策的春风雨露,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而 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人才政策岂能 自扫门前雪 最近记者在西部基层走访时, 一些县委书 记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同志不约而同地谈到一 个现象: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 各地出重拳打击, 在基层仍然有一些人不肯收手, 继续 吃拿卡 要 , 侵犯群众利益. 对于这种不知悔改的顽固 分子, 人们怒斥其为 铁脑壳 . 铁脑壳 的影响极其恶劣. 某县一村副主 任, 未经民主评议、 公示, 也未向县民政局备 案, 违规将自己

5 位家庭成员申报为农村低保 对象并领取低保资金;

在另一个县, 一个村的 支部书记、 村主任, 在协助镇政府负责输电线 路拆迁补偿工作中, 伙同他人向建设方索要工 作协调费, 私下瓜分好处……这些虽是个案, 但 铁脑壳 们公权私用, 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 的威信. 一位曾在数个农业县任职的县委书记说, 基层很多地方都有这种 铁脑壳 , 不管各种会 议如何强调, 铁脑壳 们就是听不进去, 就是 要向群众利益伸手;

不管是优亲厚友, 还是为 自己办低保, 总想去吃点占点. 这位书记想不通, 如今反腐高压态势不 减, 抓到一个则重处一个, 为什么 铁脑壳 还 要往铁墙上撞? 铁脑壳 为何敢不把反腐放在 眼里? 书记的疑惑也是群众的疑惑. 全面从严 治党, 必须狠狠刹住 铁脑壳 的歪风邪气, 因 此有必要对 铁脑壳 的思想进行剖析. 多地纪检监察系统的同志介绍, 从查处情 况来看, 其实乡村、 社区 铁脑壳 们的违法手 段一点也不高明. 他们之所以敢于弄权弄钱, 欺上瞒下, 欺压良善, 最主要的依仗在于, 他们 认为自己在本乡本土人情面熟, 是党和政府不 可或缺的耳目手脚. 以四川川中丘区农村为例, 一般一个乡有

20 多名财政供养人员, 每个乡镇干部联系

2 到3个村, 每个人平均要对口超过

2 千余名户籍 人口;

村里大事小情, 还必须依托村两委来进 行日常管理. 记者曾见过一些颇具个性的村干 部, 敢于同乡、 镇长谈条件, 特别在一些工程配 合上, 村干部能调动的综合资源比县乡干部更 多. 有乡干部说, 这些厉害的村干部就像是双 刃剑, 用得好造福一方, 但如果缺乏制约任其 胡来, 副作用也大. 在当前国情、 省情、 县情下, 乡村、 社区干部 在建设发展中的确能获得广泛的资源. 如果监督 缺位, 任其膨胀, 难免会有些人利令智昏, 脑壳 打铁 , 对反腐铁拳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本可以 大有作为的干部, 自己要往铁墙上撞, 岂不令人 痛心. 要消除 铁脑壳 现象, 不但要痛打现形, 抓住一个重处一个警示一批, 更要破除 铁脑 壳 孕育的土壤. 如此, 既能保护有能力的基层 干部健康成长, 又能让他们勇敢地发挥自己的 个性, 敢于带领群众建设发展. 基层干部可调配的资源, 大体上可分为政策资 金的分配、 人力的调度、 组织各种信用评价和各种 推荐等. 既然基层干部容易在资源分配上出问题, 那么, 重点防范工作不妨在资源分配上做文章. 目前对基层权力运行, 一般采用留痕管理, 如村务公开上墙, 抽查基层决策的过程是否民 主, 执行权力的过程是否透明. 这样做的好处是 权力运行可溯, 缺点是仍容易流于形式, 仍然是 事后监督. 比如, 在村干部向建设方索要好处费 的例子中, 他直接损害的是建设方利益, 间接损 害了老百姓通过建设活动获取的未来利益. 但这些手脚, 在村务公开里并不能体现. 那么, 对基层干部的资源赋予应当如何 管理呢? 各地做了大量的探索. 在四川省德阳 市, 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域走 访, 广泛了解乡村社区的民意, 一是对权力运 行进行摸底, 先梳理出权力运行的大数据, 通 过微信平台了解老百姓的动向, 列出基层建 设发展和民生项目的清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