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9-01-05

同时还收集和拍摄了 口述者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 图片, 穿插在作品的相应位 置, 更立体直观地呈现出知青 们半个世纪以来不为人知的 生活轨迹.正是凭借这些大 量鲜活的一手素材, 本书能够 深度呈现留守知青群体多方 位的生存图景, 并从知青的视 角勾勒了北大荒

50 年的发展 史. 卜庆萍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 社会, 入冬以后, 农事渐少, 余 闲时光增多, 古人称这段时间 为 冬闲 . 据资料记载, 古人的冬闲 其实并不是闲着不去做事, 在 没有农事的冬日里, 女性会学 做女功, 男性则习射练武, 孩 子们就选择冬学.西汉班昭 《女诫》 曰: 女有四行, 一曰妇 德, 二曰妇言, 三曰妇容, 四曰 妇功. 妇功 即女功, 指女性 要掌握做针线活儿的本事. 唐宋尚宫 《女论语 ・ 学作章》 亦称: 凡为女子, 须学女工. 做 针线活儿称 妇功 、 女功 , 还有 女工 、 女事 、 女红 等多种叫法, 皆是指针线、 纺织、 刺绣、 缝纫等女性做的手 工活儿.女功是持家过日子 所必需的, 如果针线活做不 好, 将来会影响家人生活, 还 会被邻居看不起, 因此 《女论 语》 中还说: 针线粗率, 为人 所攻.嫁为人妇, 耻辱门风. 会做针线活儿是古代女性的 一门必备手艺, 也是做女人的 基本功, 到了冬闲时节, 不再 忙于农事, 正是学做女功的最 佳时光, 古时女孩子可以坐下 来, 跟着母亲、 姐姐们一起做 针线活儿. 冬闲时古代女性习女功, 男性则 习射练武 .古代凡 学生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 即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数 , 其中 射 通称 射礼 , 是一种射箭技术, 包括白 矢、 参连、 剡注、 襄尺、 井仪等 五种射法. 《礼记・射义》 称: 射者, 男子之事也, 因而饰之 以礼乐也. 在中国古代, 射 是一种男人应掌握的技能, 系 一种 武德 .先秦时, 各诸侯 国对民间善射者都会给予奖 励. 《墨子 ・ 尚贤》 中记载: 欲 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必将 富之, 贵之, 敬之, 誉之. 就是 说, 要使国家善于射御之人增 多, 就必须让善射的人富裕, 使他们显贵, 尊敬他们, 赞誉 他们.在这种政策背景下, 民 间更热衷于利用冬闲时间习 射.到了西汉, 由于 兵农合 一 , 朝廷更加鼓励民间冬闲 时习射, 以 教民以应敌 .唐 朝开考 武举 科, 武功好也能 中举当官, 更刺激了民间的冬 闲习射热. 《旧唐书・职官制 二》 曰: 居常则皆习射. 两宋 时期, 民间则出现了 弓箭 社 、 忠义巡社 等结社组织, 其特点是农忙时忙农事, 冬闲 时便于 庄井附近便处 、 教 习武艺 .明清时兴盛的武 术, 就是在宋朝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自明朝起, 习武便成为 冬闲一景, 还出现了一批指导 习武的专业书籍, 如明程宗猷 便著有 《耕余剩技》 . 冬闲时, 古代孩子们则要 上 冬学 . 《新元史》 载: 农隙 使子弟入学. 儿童冬学闹比 邻, 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 书闭门睡, 终年不著面看人. 南宋陆游 《秋日郊居》 诗, 也提 到孩子冬学之事.但冬学与 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 它是利 用冬闲时间组织起来的短期 学习班, 目的是启蒙教化.在 古代, 能进入正规学校读书者 少之又少, 短期的冬学解决了 古代孩子们渴望上学的受教 育问题.如元朝的社学, 还会 刻孔子画像, 令学员祀之, 然 后进行学习, 这种 社学 就是 孩子的冬学.由于教师多系 粗识文字之人, 元朝廷要求州 县学官处对各地教师进行培 训, 规范其文字读音和知识, 以 音义归一, 不致讹舛, 庶免 传习差误 .经过元末长期战 争, 各地社学早已停办, 明朝 朱元璋始命复设社学, 但仍有 不少地方的社学未能恢复, 明 英宗时, 社学教育被纳入提学 官的管理职责内.但古人是 否选择参加冬学, 也要看自 愿, 并不强求.成化元年, 朝 廷曾 令民间子弟愿入社学者 听, 其贫乏不愿者勿强 . 冬又至, 到历史的河流 里搜寻古人的冬闲文化, 赏 阅一下冬闲的有关历史和知 识, 顿觉我国几千年文化的 厚重. 缪士毅 时值冬天, 借双休日之 机, 回了几趟乡下老家, 不禁 勾起乡下老家冬天取暖的那 一幕幕情景. 我出生于上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