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1-02

本质;

德性;

幸福;

亚里士多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0# 1.#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年(月第$0 卷第0期0*123 4,352+6378 (9:3.)6);

:8 -,<

=)>

3-. =>

32,>

2) 2345, '

&

) ?).@$0 A)B0 功能、 本质与德性证成 (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义;

反之, 灵魂的功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是不义. 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 在现实生活中, 只有当灵魂功能 能够完好发挥时才可以称得上获得幸福生活, 正义的灵魂和正义的人会生活得好, 而不正义的人生活 得坏 ) . 所谓生活得好就是拥有幸福和快乐;

反之, 则是遭受不幸与痛苦. 因此, 正义者是幸福的, 不正义者是痛苦的, 不正义绝不会比正义更有益. 苏格拉底还基于城邦与个人之为大小写字体的类比思 想基础上, 在后续的讨论中把功能论论证方法用于理想城邦正义问题的辨别标准, 他认为正义就是每个 人根据自己的状况恪尽本分、 得其应得, 如果商人、 辅助者和卫士在国家中都做他自己的事, 发挥其特 定的功能, 那么这就是正义, 就能使整个城邦正义 #$% !&

&

( !$!( ) . 苏格拉底在此所表达的观点已经初步包含将 功能视为事物的本质性规定和目的性特征的思想;

而且, 他把人的灵魂功能的完好发挥视为幸福的必要 条件, 这大体上就勾勒出了古希腊哲学中功能论的基本论证框架. 尽管如此, 对于功能与本质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 为什么正义的灵魂和正义的人会生活得好等此类关键问题, 柏拉图在著作中没有给出太多的 正面解释, 它们直到亚里士多德那里才有较为明确的答案. 一方面, 亚里士多德用功能解释本质. 本质是事物 就其自身 而言是什么的内在规定, 它包含本原、 原因的意思, 是决定事物存在与否的必然属性. 本质作为事物存在的标志, 是事物被认识、 被定义的依 据, 认识或定义事物就是辨明事物的本质, 定义是揭示事物本质的短语 #!% &

)*( &

+,-&

) . 哲学研究所要获得的 知识与本质相关, 只有认识某一事物, 真正指明该事物为何如此, 才可以说对该事物做出了正确的定义, 也才可以说对该事物有了全面的、 确定的而非片面的、 偶然的知识;

换言之, 真正的知识不是对偶性的认 知, 而是对本质的把握. 那么, 如何理解作为事物自身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通过功能或活动阐明 之, 他认为本质的演绎即是功能的展开, 事物是其所是常常取决于它的功能: 一个事物就在于它能够展 示其功能. 例如眼睛在于看. 当某物无法实现其功能, 它仅具有名称而已, 例如一只瞎了的眼睛或石雕的 眼睛 #!% ),! ) . 认识或界定 眼睛 不能从眼睛的大小、 形状、 颜色等非其固有的偶性特征进行, 只有通 过把握 看 这一功能的实现情况如何才能真实理解眼睛的本质. 石雕的眼睛具有眼睛的形状, 瞎了的眼 睛具有眼睛的质料, 但它们都无法实现眼睛能够 看 的本质功能, 故它们只具有眼睛的形式和共同名称 而已, 无法被理解为具有本质性特征的眼睛. 另一方面, 亚里士多德用功能表述目的 ( ) . 包含着目的、 完满实现、 取得等意思#&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