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1-02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

1 4 C Z X

0 5

0 [作者简介]陈庆超 (&

()&

% ) , 男, 福建泉州人,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哲学博士, 主要从事德性伦 理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需要德性 及其衍生的问题时常困扰人们, 甚至在伦理学领域, 该问题也是 伦理理论体系建构和伦理实践开展无法绕过的首要难题. 时至今日, 几乎所有伦理学者对此仍莫衷一是. 而如果我们回到伦理学理论的最初建构者亚里士多德那里, 就会发现他在这一心理基础难题上采取功能 论的论证方式架通了实然与应然之间的桥梁. 功能论方法较早可见于柏拉图的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在工 具论、 生物学和形而上学中继承并扩展了该思想, 并将之与他的 四因说 和灵魂理论相结合, 用以说明 事物的本质和目的. 在伦理讨论中, 他用功能论来解释幸福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 论证人们在追 求生活最高善的过程中德性之为不可或缺, 从而发展出一种别具特色的道德心理学说.

一、 功能与本质、 目的的说明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经常出现 这一词语, 该词包含 功能、 工作、 工作的结果、 行为、 行动、 活动 等意思. 在汉语的相关译本中, 该词被不同的学者翻译为 功能 或 活动 . 从 功能 的使用情 况来看, 它侧重于强调事物、 技艺和活动的良好状态, 功能的发挥表示事物朝向最终目的的活动过程, 也 是事物本质的完满实现过程. 功能的这一特征和希腊语 实现 ( ) 一词的词语来源有密切联系. 实现 表示 在工作中 ( ) , 是表示通过、 走向、 进入、 在什么之中的前缀词语, 故所谓实 现就是功能的良好运作和朝向最终目的的完满过程. 与另一希腊词语 ―― ―它以 目的 ( ) 为词根―― ―有相同的意思, 都包含有静态意义上的 现实 、 完成 等意思, 以及动态意义 上的 实现 、 活动 等意思. 主要指由动的意义发展到它的静的意义, 表示事物通向其目的和 完满性的过程;

则是由静的意义发展到它的动的意义, 表示事物目的的演绎过程*!+ .) . 实现 的两个语词形态具备一个相同的特征: 即无论是目的的展开还是朝向目的, 目的提供活动或功能发挥的 起点和归宿. 由此可见, 功能的具体使用含义是和事物的目的及其实现状态联系在一起的, 它包含有静 态意义上的完满目的和动态意义上的朝向目的的双重含义. 以事物的功能表示事物的应有状态和目的朝向较早可见于柏拉图的著作中. 为了详细地反驳塞拉 西马柯的 不义之人的生活比义人的生活更好 这一论断, 苏格拉底引进功能的概念, 使用了功能论证的 方式. 他认为马、 眼睛、 耳朵、 匕首等事物各有其功能, 所谓功能的应用和实现即是该事物德性或者特长 的良好状态. 灵魂作为人的独特性标志也有其固有的功能和特长, 当灵魂的功能完好发挥的时候就是正 [摘要]亚里士多德通过功能论证的方式解决了德性何以可能、 有何必要等道德心理学中的基础性难题. 所谓功能指的是某一事物、 活动和技艺的良好状态, 功能的发挥意味着目的的演绎和本质的实现. 德性被理解为 事物朝向自身最终目的的动态描述;

在伦理讨论中, 德性是现实之人追求幸福生活这一不言而喻的最高善的必要 因素. 厘清功能论证的具体展开步骤及其在德性证成中的作用成为理解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核心线索. [关键词]功能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