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8-06-17

4 8 ・ 熊勇清、 冯韵雯: 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测量 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的战略[ 9];

许召元、 李善同认为我国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持续扩大的 历程[ 10];

魏后凯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转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彭文斌等描述了我 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 认为存在 俱乐部收敛 现象, 三大区域 差异在不断扩大[ 12];

吴海建等从市场发展潜力、 产业规模、 市场需求、 集中程度、 科技贡献、 经济效益、 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关联等八个方面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 13];

陈红儿等从投入的生产要素, 产出的 效率与效益, 技术水平及其进展, 市场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 14]. 本文认为,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突出产业特色, 就必须对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现状和差异性进行 全面客观评价.现有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缺憾: 其一, 较多从宏观经济环境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从 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及差异性评价角度开展研究的并不多见;

其二, 在回顾我国 十一五 期间相关区 域发展战略的实际成效时, 从经济增长角度的分析居多, 基于实际数据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变动程 度的成果很少.鉴于此, 我们试图从区域产业发展环境视角, 构建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模型, 并依托 十一五 时期省域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以厘清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变化的总体态势以及区 域间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 以期为各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测量维度及指标

(一)区域产业发展环境测量维度 目前关于经济环境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多, 但专门研究产业环境构成要素及识别 指标的成果很少.借鉴迈克尔・波特的模型[ 5], 我们将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界定为五个维度: 生产要 素、 需求条件、 相关支持产业、 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 1. 生产要素 及其关键识别指标.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可得性、 成本及质量直接影响区域内企业 的生产经营, 进而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Posner 认为区域间的科技水平差异是产业优势 的重要来源[ 15].梁涵等研究发现高素质人力资源对于区域产业增长的影响非常显著[ 16].原国家计 委一项研究成果将产业 要素供给 的实力归纳为人力、 财力和技术创新实力三个方面[ 17].借鉴这 些成果并考虑已有权威数据的统计口径, 我们采用 基础设施 、 人力资源 、 经济水平 和 科技水 平 四个关键指标来测量 生产要素 . 2. 需求条件 及其关键识别指标.市场需求是区域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迈克尔・ 波特认为市场需求条件主要包括需求结构、 需求规模和需求成长[ 5].唐婧认为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 可用销售额来替代, 中间产品的需求可考虑引入对应最终产品的销售额[ 18].毕小青等从居民收入和 消费两方面构建 需求条件 指标[ 19].借鉴这些成果并考虑已有权威数据的统计口径, 我们采用 市 场规模 、 市场成长速度 、 居民购买能力 三个关键指标来测量 需求条件 . 3. 相关支持产业 及其关键识别指标.区域内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可以形成一个产业网 络, 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王育晓认为相关与支持行业指标主要是指上游、 下游或相关行业是否具有 竞争力[ 20].李建平等认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三个基础性产业,代表着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 平[ 21].借鉴这些成果并考虑已有权威数据的统计口径, 我们采用 产业聚集度 和 产业经济竞争 力 两个指标来测量 相关支持产业 , 其中产业经济竞争力包含了工业竞争力、 农业竞争力和服务业 竞争力三个方面. 4. 产业组织结构 及其关键识别指标.SCP 范式按照集中度、 产品差别、 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 四个方面来考察产业组织结构.李兴江等认为提高市场集中度是解决产业组织结构突出问题的主要 对策[ 22].臧旭恒等用行业集中度、 企业规模、 企业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衡量我国产业组织结 构的指标[ 23].张志乾等从产业集中、 规模经济和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考察当前中国流通产业的市场 结构状况[ 24].借鉴这些成果并考虑已有权威数据的统计口径, 我们采用 市场集中度 、 产业组织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