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7-12-18

143 地区的区域运输网路,并扩大连接中东与欧洲地区,使各国商品、 资源与人力自由快速流通. 3. 贸易畅通:中国有意与相关国家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整合各自 商品标准、投资管制与通关程序等项目,提高自由贸易水准,建设 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亦即透过经贸协商清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与 跨国投资成本,扩大贸易规模与投资便利性. 4. 货币流通:中国希望藉经贸与建设交流,提升与相关国家间的本币 互换及结算规模、鼓励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建立 跨国金融监管制度,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强化中国货币的国际 竞争力. 5. 民心相通:中国政府体认争取「一带一路」途经各国人民支持的重 要性.为此须与各地民众保持沟通,阐明「一带一路」的内涵及将 为各国带来的实益,为战略推行增加助力,并预先消弭可能的阻碍. 「一带一路」战略在面世之后,已於国际间引起广泛关注,部分学者 认为这一倡议承袭「马歇尔计画」(Marshall Plan)的理念,透过经济合作 带动区域发展,同时扩大中国的外交影响力(Habova, 2015: 66-67).部分 观点视之为中国对美国亚太 「再平衡战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的反应, 试图加强经略中亚、南亚等美国影响力较薄弱的地域,在西太平洋战略压 力上升的情况下,确保本国的国际发展空间(Green, et al., 2016: 13-14). 此外,也有分析指出这一倡议代表中国希望透过扩大对外投资,带动国内 经济转型及再发展(Kennedy &

Parker, 2015). 而在相关讨论中,著重海洋空间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格外受到 重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查图瓦蒂等学者指出,海上丝 路的战略构想,反映了中国总体战略由陆权转向陆海并重的调整,中国藉 此提出未来加强拓展海权的长期规划,期望扩大对亚太海洋通道的掌控, 保障国家的海运安全,并在国际经贸、政治与军事等领域中建立优势 (Chaturvedy, 2014: 8-12;

Clemens, 2015;

Jash, 2015: 262).为厘清该战 略的意涵与执行前景,本文在以下篇幅中,将陆续由历史脉络、现实动因、 可能遭遇之挑战,以及应对方针等四个面向,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第13 卷、第1期(2017/春季号)

144 战略进行分析. 贰、海权发展脉络下的战略构想 由地理形势以观,中国除拥有辽阔的陆上领土,也具备漫长海岸线, 兼有发展陆权及海权的天然条件.但回顾历史进程,历代政权不论在强盛 或衰微阶段,对海洋空间的关注皆十分有限. 虽然在少数时期中,中国曾展现开展海上贸易及海外探索的企图心, 例如宋元两代的海外经贸事业,或明王朝初期的海洋开拓活动等,1 但即使 在这些时段中,中国也从未如历史上的大英帝国一般,形成一套完整的国 家海洋战略.相反的,在北方游牧民族长期造成国防威胁、航海技术及工 业能力迟磺,以及农业立国的基本国策等因素交错影响下,列代政权 皆将陆地空间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海洋方面则以近岸防御为主要方 针(程广中,2012:156-62).即使中国在清朝晚期因受列强侵凌,而对 工业时代的航海技术进展与海外贸易价值有所认识,许多政治菁英仍坚守 重陆轻海的观点(楼耀亮,2002:90-99). 概言之,中国在历史上向为一高度侧重陆权的国家.考量到其传统经 济依赖农业,宽阔国土中蕴含各类丰富资源,兼且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缺 乏来自海洋的安全挑战,这种倾向并非不合理.但在工业革命与大航海时 代开启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海外经贸及殖民事业的发展,使欧洲各国 深切体认到海洋具有造就国家繁荣的巨大潜力,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都 先后凭恃海上力量称雄一时,海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也迅速提升. 除了连接海洋空间的天然地理条件外,现代国家的海权发展主要依靠 两项核心要素:其一为海洋贸易活动:国家透过海路运输商品货物,和他 国互通有无并从中获益,向来是促使其持续经略海洋的主要动力.其二为 海军力量的建设:由於海洋贸易运输可为国家带来财富和必要物资,以海 军力量确保海上通道安全顺畅便是自然的结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