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6-11-17

4 立方米, 经两条直径为 1.5 米和1.2 米管线送入田村净水站配水井.净水站采用加药混凝、沉淀过滤的净水工 艺将地表水净化后,经36 公里送到燕化公司动力厂配水站,配水站分别通过高 低压生产、生活水管网送至相应泵站和生产厂. 供水 四处地下水源和一处地表水源送入厂区后联成网,经分设的生活及生产给 水管网,供应生产、生活用水.其供应设施均由动力厂统一管理. 供水分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系统. 工业用水系统. 该系统又分为高、 低压两个系统. 高压系统主要供给距离长、 高差大地区的单位,其水压均在

9 公斤/平方厘米以上,低压系统主要供给距离 近、高差小地区的单位,水压大多小于

9 公斤/平方厘米. 供水系统形成环网供水,对任何用水单位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源的供水 条件, 相互补供能力较强, 在水量、 水质、 水温方面, 可根据生产情况集中调度, 互为备用.在事故时可由其他水源调水,这对用水量大,用水情况多变,用水水 质要求不一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十分有益,也是防洪、抗震的有力因素. 生活饮用水系统. 自建厂投产以来, 职工家属生活用水均随工厂就近使用, 所供的地下水, 没有专用的生活饮用水源. 以后因地下水源逐年受到不同程度的 污染, 地下水矿化物含量逐年增高, 含盐量超过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 如苏村水 源地水总硬度由

1975 年的 4.8 毫克/升上到

1984 年的

8 毫克/升, 夏村水源地部 分水井

80 年代初亦出现严重污染,而地表水的硅含量较地下水高得多,亦不适 于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为此,燕化公司于

1983 年开始设计,筹建生活水处理净 水装置,1984 年底破土动工,1986 年7月初建成并开始送水.净水装置采用先 进的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工艺,经加工生产出的生活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饮 用水标准,日供水能力为 3.5 万立方米.1990 年供生活饮用水

996 万立方米, 平均每天供水 2.73 万立方米.

1979 年8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枯水季节,生活饮用水紧张的长辛店地 区由燕化供水,以作为应急措施,输水量 0.2 立方米/秒.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锐减,地下水储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坏.北京 市政府决定用燕化公司输水管线向赵辛店、 云岗、 良乡、 紫草坞等城镇居民送水, 做为这些地区生活饮用水水源.1981 年7月26 日, 正式向长辛店地区送水, 平均每天送水 3.2 万立方米.1986 年1月29 日,开始向赵辛店、云岗地区送 水.1987 年1月28 日又增加向该地区的国营

618 厂扩大供水,平均每天送水 量达

5600 立方米.1990 年4月13 日,开始为航天部第三研究院供水,日供水 量4200 立方米.输水管线沿途还向房山大紫草坞乡日供水

500 立方米. 循环水 燕化公司处于缺水地区, 而石油化工生产用水量又大, 为节约用水, 对工业 用水采取循环使用的措施. 建厂初期, 各厂对循环水未做任何处理, 亦无水质分 析和检测手段, 凭借设备新、 工艺新和低负荷运转的特殊条件, 维持着生产的运 行.1974 年以后,随着装置生产负荷的提高,循环水系统开始采用老三套(硫酸、 氯、 磷酸盐) 处理, 换热器结垢问题有所减轻, 但腐蚀和菌藻滋生问题突出.

1976 年30 万吨乙烯投产,1977 年即发现循环水在换热器中结垢问题对生产影 响严重.1978 年12 月9日,裂解装置因结垢严重被迫非计划停车,直接经济损 失4000 万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