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3-10-07

2016 年5月, 杨绛仙逝, 给世人留 下了这本 《我们仨》 . 指尖在浅棕色条纹的封面上轻轻 滑过, 那柔柔的触感, 让我想起杨绛先 生的文字――柔如水, 又淡似茶.翻 开书, 我们仨 几字赫然在目, 在杨绛 娓娓的述说中, 几十年的如烟往事, 我们仨 的家长里短, 仿佛就在眼前.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是丈夫钱 锺书对她的评价.杨绛才华出众, 拥 有作家、 翻译家、 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等 众多身份, 也著有 《洗澡》 、 《隐身衣》 等 多部作品.但对中国读者来说, 钱锺 书夫人 这一身份始终是最广为人知 的, 多数人熟悉杨绛, 是缘于 《我们 仨》 . 三联书店的编辑至今还记得此书 出版的前因后果: 1994年开始, 丈夫与 女儿钱瑗相继住院.在编辑的建议 下, 我们仨 提起手中的笔, 开始记录 一家人生活的丝丝缕缕. 一九九七的早春, 阿瑗去世.一 九九八年岁末, 锺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 此失散了……现在, 只剩下了我一人 …… 面对这一切, 杨绛心中的痛可想 而知, 但她始终没有放下这部书稿, 直到2003年付梓出版. 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最为饱满 的要数第三部分.这其中, 有婚后岁 月的温情脉脉, 有喜添爱女的其乐融 融, 也有 牛鬼蛇神 的担惊受怕, 但即 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只要一家人在 一起, 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人同 住一房, 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 负, 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 返了.屋子虽然寒冷, 我们感到的是 温暖. 温暖 , 正是这部作品给人的第 一感受, 杨绛先生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点点滴滴, 饱蘸着她对生活的热爱, 对 家人的思念: 学烧饭、 相约 探险 等情 节妙趣横生, 令人掩嘴而笑;

而钱瑗去 世后, 老两口的相互安慰―― 自从生 了阿圆, 永远牵心挂肚肠, 以后就不用 牵挂了. 读到此处, 无不泪垂. 温暖 , 也是 我们仨 给他人的 感觉, 钱杨夫妇是乱世隐士, 在他们眼 里, 没有 名 , 没有 利 , 也没有 我 , 只有 我们仨 : 我们这个家, 很朴素;

我们三个人, 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 与人无争, 只求相聚在一起, 相守在一 起, 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种淡 泊与从容, 在当下是多么可贵, 又是多 么难得! 更难得的是, 他们心里还装着整 个社会, 2001年, 杨绛先生以 我们仨 的名义, 把稿费和版税捐给母校, 设立 好读书 奖学金, 她说: '

好读书'

奖 学金的宗旨是扶贫…… '

好读书'

奖学 金就是要鼓励、 帮助这些家庭贫寒的 学生. 杨绛先生爱书, 她把一生的积 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对她来说, 或许 是适得其所.

5 月25 日, 我们仨 终于团聚了, 那几日, 缅怀文字铺天盖地而来, 各种 鸡汤和假语录更是刷爆朋友圈, 不安 之余, 不禁想起杨先生的那句话: 希 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 界, 不惊扰大家, 不麻烦大家 .恐怕 这种嘈杂, 与杨先生的初衷是背道而 驰的.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种缅怀方 式, 在我看来,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 来 表达心中敬意, 也是一种较为恰当的 方式. 世间再无 我们仨 袁伟望 杨绛女士是值得敬重的先生! 作为一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女 性, 被其婶婶称为 上得厅堂, 下得厨 房 , 已属难能可贵.而她被钱锺书称 作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 那更是意味 深长.她丈夫可不是一般的人, 是能 以数学15分却凭借中英文全优而被清 华破格录取而后享有 文化昆仑 美誉 的奇才大家.杨绛自己呢?读她 《走 到人生边上》 , 就会亲切地感受到这位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 的贤妻慈母在 家庭和谐生活中的作用.在为 《走到 人生边上》 作注释的 《阿菊闯祸》 中, 杨 绛平静地记录了这样一个事: 圆圆惊 惶慌张急叫: 娘!娘!不好了! ! !快 快快, 快, 快, 快! ! ! ! 锺书同样惊惶慌 张地喊: 娘!快快快快快! ! 厨房里, 炎炎上腾的大火柱 马上要舔上屋 顶 , 在六只眼睛盯着她急切等待的时 刻, 她平静地说: 你们一个都不许 动! 她自己使劲想, 又轻轻挨出厨房, 在众多洋瓷尿罐中, 拿了个大小合度 的, 翻过来, 伸进火柱, 往洋油炉上一 扣, 没事了! ! .杨绛的才, 更表现在 她的创造性劳动中, 她翻译的 《堂吉诃 德》 可是当代公认译得最好的作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