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3-01-06

1 殊胜,目前依止学众已增至数百人,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国之僧 伽及爱好禅修人士.现于缅甸国内,除了毛淡棉本部 ― 帕奥禅 林之外,首都仰光、北缅曼德里及东枝等市区,亦设有分部. 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 次第,强调禅修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基础.因 人之根器与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 (出入息观)或「四界分 别观」入门,遍修入禅业处和「三十二身分」 , 「白骨观」 , 「十遍」 , 「四护卫禅」 ( 「四梵住」 、 「佛随念」 、 「不净观」及「死随念」 ) , 得具色、无色界八定之后,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 , 「相、 味、现起与足处」修习观禅(称派崮) . 禅师更于教学之余,以八年时间完成五本共约四千余页之巨 着『趣向涅盘之道』 (Nibbanagaminipatipada) ,其内容为:

一、 「出入息念」与「色业处」

二、 「名业处」

三、 「缘起」

四、 「相、味、现起与足处」

五、 「观禅」 (附「止禅」 ) 一九九六年受到缅甸政府肯定,颁布Maha Kammatthanacariya(大业处阿^黎,即大禅师)的荣誉.

2 回目录 帕奥禅林学程表

0 回目录 刹那定与观禅

1 帕奥禅师 讲 缅译英:法王比丘vBhikkhu Dhammindaw 英译中:寻法比丘(Bhikkhu Dhammagavesaka) 心清净 是否有必要培育八正道里的所有八支正道呢? 欲证悟涅盘的禅修者应该记得,在《转法轮经》2 、 《大念处 经》3 及其它经里所提到趣向灭苦之道都是具备八支正道的,即从 正见至正定.只有在所有八支正道具足时,禅修者才能达到灭苦 的涅盘. 在这八支正道当中,佛陀在许多经典里把正定诠释为初禅、 第二禅、第三禅及第四禅.这种教法称为「出胜义释」 (Ukkattha niddesa)或「中灯法」 (Majjhedipaka) .出胜义释列举最佳定力 作为修习观禅的根基;

中灯法则是指九种定的中间四个,即指色 界定(rupavacara samadhi) .这就是表示,它已经把在色界定两边 的欲界近行定与无色界定包括在内,所以当佛陀举出四个色界禅

1 『刹那定与观禅』标题为中译本根据内容所立.目前流通之英 译本缺「堕入有分」及「应该留意的事项」二项内容,今据缅 文版原著补入.

2 汉译《南传大藏经》十八?「相应部」六(页三一一) .

3 汉译《南传大藏经》七?「长部经典」二(页二七五) .

1 为正定时,它的真正意思是指所有九种定(九次第定) . 可见禅修者必须具有正定,以便能够修习观禅与证悟涅盘. 那些认为证悟涅盘是不需要修定的人,事实上已经从八正道中除 去了一支,而只剩下七正道.每位禅修者应该自己反省,试想只 修七正道是否能够到达涅盘? 如果要修七清净,禅修者首先须修「戒清净」 (sila visuddhi) , 进而修「心清净」 (citta visuddhi) .在获得心清净之后,他可以进 修「见清净」 (ditthi visuddhi) . 《摄阿毗达摩义论》 (Abhidhammatthasavgaha)里提到: Lakkhana rasa paccupatthana padatthana vasena nama rupapariggaho ditthivisuddhi nama. (visuddhibhedo chp.9 摄业处分别品)「以相 (特相) 、味(作用) 、现起(现状) 、足处(近因或直接因) 而理解名色,名为见清净. 」4 若欲圆满见清净的禅修者首先必须致力于获得心清净. 《清净 道论》在为心清净下定义时说:Cittavisuddhi nama saupacara attha samapattiyo. 「心清净是近行(定)及八等至(定) . 」 ( 《清净道 论》第十八章,段一) 所以四色禅、四无色禅与近行定皆是心清净.因此,禅修者 为得心清净必须致力于获得近行定,或其中一个禅那,或全部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