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9-08-27

界画 精妙,建筑比例适当,幽雅华丽;

人 物与景物互为映衬,使画境显得格 调不俗,春意盎然. 界画名家笔下的山水境界 李笙清 张冠李戴 李晋笔者一个朋友退休后,迷上了 古钱币收藏, 经常在古玩市场、城 乡民间淘觅古钱币,不到半年的时 间,他就搜集了近

300 枚古钱币. 不 久前的一天,他向我展示了一枚年 前购买的小平 元丰通宝 隶书钱, 很兴奋的告诉我,此枚钱币按钱谱 所载,极为稀少,市价不菲,真是捡 了个大漏. 我接手一看,此钱为 元丰通 宝 大字隶书,且形制正规,包浆熟 旧,是真品无疑,但我细致观察后 将此钱还给我的这位朋友时说: 钱币为真品,但价值并不高. 朋友 看着手中的钱币很是疑惑,我便告 诉了他个中原由. 元丰通宝为北宋神宗元丰年 间(公元

1078 年至

1085 年)铸造, 分为小平、折二两类,面文书体分 为篆、行、隶三种. 隶书为其中铸量 最少的一种,大字隶书传为著名文 学家苏东坡所书,更为稀罕. 朋友 这枚也是大字隶书,但错就错在它 不是宋元丰时铸造的,而是古日本 国仿铸的. 宋代初年,政府颁布法律禁止 将钱币外流出境,违者严惩. 到了 元丰年间,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推行 变法,解除禁令. 因此中国钱币通 过商贸活动而大量流入周边诸国, 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的流通货币. 数 十年后, 宋哲宗登基后又恢复钱 禁,于是流入外国的钱币数量又少 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外国相 继发现铜矿的缘故,于是其上层贵 族依照中国钱币式样,文字仿铸了 一部分钱币. 朋友手头的这枚元丰 即是古日本室町时期 (

1392 年至

1573 年)铸造的,日本仿铸的元丰 隶书和北宋元丰隶书还是有区别 的, 日本元丰面文字体较为宽矮, 肥大. 丰 字上方部首为 曲 字头. 而北宋元丰则字体端庄,文字 深峻. 丰 字上部由圆转为方折, 结构工整,极具神韵. 古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受我 国文化影响, 都铸造过方孔古币, 和中国年号相同的古币也较为多 见. 现今这些外币常被一些币商张 冠李戴,冒充中国古钱珍稀之品兜 售高价,所以在我们在收藏古钱币 时不光要了解中国钱币,还要尽量 多掌握这些国家的铸币知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 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唐代 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诗中的 小火炉 指的就是 手炉 ,是在寒 冷的冬季用来取暖用的. 因可以捧 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 捧炉 袖炉 ;

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 火笼 . 图中这件张鸣歧錾刻山水风 景铜手炉,长12.5 厘米、宽8.3 厘米、高6.5 厘米、重953.5 克. 该手 炉为四方椭圆形, 盖顶部镂空,中 间呈现花瓣形寿字,弧形腹部也镌 刻有栩栩如生的山水风景画面. 炉 的胎壁厚,手感重,铜质优良,光泽 柔和. 阔腰束身,稳重浑朴. 盖顶凿 刻镂空,有空间感,虚实相济,炉身 镌刻着工艺繁复、线条流畅的山水 风景画面, 足见制作者的大师风 范. 底部有 张鸣岐 三字阳文楷书 刻款. 张鸣岐为明末工艺美术家. 善 制铜手炉,铜质匀净,花纹工细,盖 极严紧,虽用久,亦不松,盖上花纹 极细,以足踹之,不瘪. 炉中炭虽炽 甚,而炉体不过热. 张氏制炉选用 精炼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 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 炉体 娇小,小不盈掌,锻打而成不加雕 凿. 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 量重. 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 手工制成再磨光. 张氏的特色是炉 体不锈蚀, 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 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 炉的内壁光 滑. 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 书法自然有度, 运刀信手拈来,游 刃有余. 手炉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 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 辞海》中 解释说: 冬天暖手的小炉,多为铜 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铜手炉 已退出生活的舞台, 逐渐被人遗 忘. 但因它丰富奇异的造型,精湛 华美的工艺使其重新进入人们的 眼帘,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其造型 多姿多样,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 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梅花 形、海棠形等. 另外,在考虑手炉的 坚固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工匠们将 炉底分别设计成平底、凹底、奶足 底、荸荠底等,并且在手炉提把上 也作了艺术设计,如弧形柄、花纹 柄、花篮柄、折角柄、竹节柄等等. 除了造型奇美,手炉的制作工 艺也大有门道儿. 常见的有镂雕和 錾刻两种工艺,而此件山水风景铜 手炉所用的便是錾刻. 錾刻是在设 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流 程, 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 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 雕状图案. 张鸣岐的手炉在明代已 闻名遐迩,成为达官贵人的掌上之 物,不少人以拥有张炉为荣,以致 造成当时 江南铜贵 的局面. 錾刻手炉有门道儿 程磊磊 古人在写字作画时,都用毛笔 蘸着墨汁进行书写. 古人所穿衣 服,衣袖宽大,在书写时,衣袖难免 会落下来,从刚书写的字,刚描绘 的画上扫过. 这样一来,不仅会弄 脏衣服,还会污染书画,让多时的 辛苦毁于一旦.正因切身体会到书 写的不便,古人才慧心独具,发明 了臂搁. 笔者收藏有一件黄花梨臂搁, 呈书案型,内部中空,两边支撑卷 起来,宛如卷轴,面有略微弧度.臂 搁面上,镶嵌有百宝,组成美丽图 案. 只见在象牙白凳子之上,有白 色花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