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11-06
2019 年1月1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 史金明 新闻纵深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 、 刘大江 、 毛鑫

8000 元, 能干什么? 广东新兴县七户八个农民, 凑了

8000 元, 办了一个小小的鸡场.

35 年后, 那个鸡 场, 变成中国最大的畜牧养殖企业之一,

8000 元也变成市值

1000 多亿元.

8000 元,在一根 魔术棒 的引领下 , 创 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这根神奇 魔术棒 , 就是

30 年风靡中国农村大地的 公司+农户 模式,由温氏集团首创 , 又叫温氏模式. 它扎根 大地, 向着阳光生长, 朝气蓬勃, 一往无前. 有一种憧憬, 叫乡村振兴. 有一种力量, 叫温氏模式. 一种穿越

30 年变革的活力 走进{竹镇良洞村村民苏家乐的家庭农 场: 统一的轻钢结构, 配套风机、 水帘、 帐幕的 环控系统, 配备简易喂料线、 饮水线等自动化 设备.

54 岁的苏家乐感慨地说, 以前养几百 只鸡都很辛苦, 现在养几万只都不那么辛苦 了. 苏家乐的 不辛苦 , 得益于温氏模式的 升级再造.

2013 年, 温氏模式迎来第一次升级: 从 公司+农户 向 公司+家庭农场 转变. 正是这一改变, 让合作农户 养得更多, 收 益也更好 . 数据显示,

2013 年至

2017 年, 温氏合作农户数量增长

2 . 2% , 收益却增长 108% . 当前, 温氏模式再迎升级版: 公司+养殖 小区 正在试点. 在{竹镇, 占地

32 亩的红光 云秋洞养殖小区, 近日迎来首批

25000 羽鸡 苗, 单批存栏肉鸡最高可达

24 万羽. 推动 养 殖上楼 清洁养殖 , 农村土地集约化和美丽 乡村建设有了支撑点.

30 年来, 温氏模式扎根乡村, 创造性地 将农民纳入公司产业链条、 共建共享体系之 中, 有力促进了农村鸡猪养殖由散养向规模 化养殖的转变, 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 温 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说. 如今, 温氏集团已成为全球优质黄玉肉 鸡繁育和生产基地之

一、 国内最专业化的养 猪企业.

2017 年, 集团上市肉猪

1904 万头, 稳居全国第一;

肉鸡

7 .

76 亿只, 占整个肉鸡 市场的 10%, 堪称养猪养鸡的 双料龙头 . 温氏模式的深处, 藏着对乡村振兴未来 图景的憧憬. 一种支撑

35 年坚守的精神 温氏模式的核心价值是 齐创共享 , 典 型体现为对农民的契约承诺机制.

1989 年, 市场深度疲软, 为了和养殖户共渡难关, 温氏 集团毅然决定对养殖户的肉鸡保价回收, 由 此建立紧密型 公司+农户 合作模式. 保价回收, 是温氏集团对农户利益的兜 底, 意味着即使市场再低迷, 温氏也必须 割肉 践诺, 自己宁愿亏损, 也要让合作农户盈 利.

2013 年二季度, 温氏集团养禽业亏损约

16 亿元, 农户收益

5 亿元;

2014 年一季度, 温氏集团养禽业亏损约

11 亿元, 农户收益

5 亿元;

2017 年上半年, 温氏集团养禽业亏损 约20 亿元, 农户收益

14 亿元……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 洋溢着 精诚合作, 齐创美满生活 的企业精神.

30 年来, 虽然 温氏模式 '

公司+'

内容一直在变, 但充分保障 农户收益的核心价值却从来没变. 温志芬 说. 齐创共享 的企业精神, 推动着不曾停 歇的技术创新. 猪倌 温文选的家庭农场, 自动化控制 系统、 物联网系统、 降解床+自动翻肥机 环 保治理系统等现代化的元素一应俱全, 以前 夫妻两人加两个帮工拼命干, 最多的时候一 批只能养

1000 头猪;

现在只要两个人就能养

2400 头猪, 有事外出还可以通过手机遥控操 作. 温氏集团向合作农户无偿提供技术、 管 理培训服务, 培养 懂技术、 会管理、 善经营、 有文化 的新型职业农民, 让他们 动动指尖, 就可以管理一个家庭农场 . 温氏模式, 正在释放乡村振兴的巨大动 力. 一种在乡村大地展开的梦想 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 精致的墙绘与水 景通道令人神清气爽, 特色民居镬耳屋修葺 一新……新兴县{竹镇良洞村, 获得 广东省 宜居示范村庄 称号. 回到

30 年前, 这里凋敝破败, 村民的主 要生活来源是种稻、 砍柴和 八分钱 . 所谓 八分钱 , 指的是当时港澳同族人邮寄物资 救济亲戚时一枚邮票的价格. 变化在

1990 年来临. 良洞村成为温氏集 团第一批合作村 , 建起了温氏集团第一家种 鸡场. 多年来, 温氏集团发挥龙头效应, 把产 业扎根到村子里, 合建了几家企业和养殖小 区, 带动了村民搞起运输车队和现代农牧乡 村旅游, 打造 一产引领, 三产融合 产业业 态. 目前, 村里有饲料厂、 种鸡场等

5 家企业, 年总产值近 8.5 亿元. 产业扎根乡村, 曾经外出被称作 农民 工 的村民们, 如今 家在哪里, 事业就在哪 里 . 新兴县洞口村村民黄炳光, 十几年来一 直在广州打工,

2018 年6月, 他在新兴县承 包了温氏集团

4 栋新型鸡舍, 一批能养

3 万 多只鸡, 预计一年能挣

20 多万元. 创业挣钱家门口, 老婆孩子热炕头. 当 地新民谣的背后, 是浓浓的喜悦.

2017 年, 温氏集团在全国共有

5 .

54 万 个合作农户, 相当于帮助超过

5 .

54 万个农 民家庭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产业进了村, 环保也没落下. 温氏推进养 殖业绿色发展, 利用各种先进环保技术为当 地带来更加清洁、 高效的养殖环境. 温氏模式在全国许多地方成功复制, 实 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既有绿水青山 , 又有金 山银山, 这也是温氏模式的梦想. 温志芬说. 新华社广州

12 月31 日电 新华社郑州

12 月31 日电 (记者刘雅鸣 、 韩朝阳)隆冬季节 的豫西深山里, 温度早已零下, 钻 进河南省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的 蔬菜大棚, 眼镜立马蒙上一层白 雾. 擦过眼镜, 招呼一声, 菜农陈 加太从黄瓜垄里走出来, 腰间缠 绕的编织袋里装着刚剔除的顶花 小黄瓜. 地里的新鲜黄瓜有个统一的 商品名, 叫 有盼头 .

68 岁的陈加太和老伴两人 带着俩孙子过活.

2017 年6月, 他承包下近两亩的蔬菜大棚, 一 年挣了

3 万多, 比种地、 打工强. 干了一年, 陈加太脱贫了, 他家里 还是扶贫搬迁户, 等干不动了, 就搬到镇上的新房住. 卢氏县, 河南面积最大、 人口 密度最小、 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 区县. 三个 最 引出卢氏的另一 个 最 ,

2017 年底, 深度贫困县 卢氏尚有未脱贫户13379户40073 人, 贫困发生率

12 . 03% , 居全省之首. 远望卢氏的山村坡地, 看得 到白色大棚的地方, 就孕育着脱 贫致富的希望. 在东明镇涧北村 香菇带贫基地,

40 个大棚于

10 月份建成,

30 号大棚内, 一排排 铁架上静静 躺 着约

8000 个菌 棒, 灰褐色的香菇 急切 生长, 菇 农莫小城正迎来第一茬收获. 农村人不怕辛苦, 就怕辛苦 挣不到钱. 承包香菇大棚, 莫小 城是村里的先行者. 现在, 两户贫 困户在他的

3 个香菇大棚里打零 工, 他转身成了带贫户.

2 号棚刚收完第一茬, 卖了两万多块 钱. 莫小城说, 技术员叫咋干就咋干, 管理好点, 一个大棚一 年能挣五六万块钱. 在冷库里见到葛海芳时, 他正忙着筛捡香菇.

35 岁的葛 海芳是 上门女婿 , 从更偏远的深山 嫁 到这里. 家里有

3 位 老人和

3 个孩子等着他照顾. 以前在外打工, 一个月挣

4000 多块钱, 总是不够花. 葛海芳说.

2018 年, 葛海芳贷款承包了

5 个香菇大棚, 请来亲戚、 乡亲帮工, 香菇成了他致富的新希 望. 政府帮一把, 自己有双手, 尽最大的努力, 养活家人还得 靠自己. 选准绿色农业为主导产业, 卢氏发展扶贫产业的关键在 精准 . 龙头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 负责前期建设、 研发和后 期销售, 农户负责中间生产环节, 现代化农业与手工劳动友好 结合, 产业一点就亮了. 到卢氏投资食用菌、 蔬菜扶贫基地的 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说. 围绕 果、 牧、 菌、 烟、 药、 菜 等特色产业, 近两年来, 卢氏 县共培育龙头企业

52 家, 发展合作社

1569 家, 建成培训就业 基地

44 个、 产业扶贫基地

351 个、 扶贫增收大棚

3000 个. 仅 食用菌产业出口额就超过

2 亿美元, 带动贫困群众

8250 户, 户均增收 1.8 万元以上.

2018 年, 卢氏又有约

3 万贫困群众脱贫, 年底贫困发生 率降到了 3.43%. 种下 '

有盼头'

, 来年, 就有了 '

好盼头'

. 陈加 太笑着说. 让8000 元变

1000 多亿的 魔术棒 温氏模式的乡村振兴图景与力量 深山里种下有盼头农民家收获好盼头雪后中国的古典之美2018 年12 月30 日,人们在贵州省黎平县古城翘 街赏雪游玩. 新华社发 (杨代富摄)

2018 年12 月30 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拍摄的 徽州古城雪景. 新华社发 (施亚磊摄)

2018 年12 月31 日, 游人在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观赏雪景. 新华社发(王建康摄) 广东新兴县{竹镇良洞村内文化长廊一角 (2018 年11 月3日摄) . 良洞村是温氏 集团第一批合作村, 获得 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 称号. 新华社记者毛鑫摄 这是

2018 年12 月28 日无人机拍摄的湖北襄阳古 城墙. 新华社发(杨东摄)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