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7-17

1899 年10 月生于湖南长沙县, 与杨开 慧既是同乡又是闺蜜, 二人的父亲就 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1916 年7月, 缪伯 英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三年 后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后来成为李大钊 的学生.

1920 年10 月, 缪伯英经李大 钊介绍入党, 不但成为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位女党员, 而且是党的一大前全 国53 名党员之一. 走上职业革命道路 的缪伯英, 提出 顺着人类进化的趋 势, 大家努力, 向光明的路上走 的口 号, 号召女同胞冲决封建罗网. 1922年8月, 她当选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筹备 委员,

1924 年3月, 出任中共北京区执 行委员会妇女部长, 后根据党组织的 安排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出席国 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26 年10 月, 缪伯英以湖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训育 主任的公开身份前往汉口, 协助蔡畅 开展妇女工作. 1927年, 缪伯英秘密奔 赴上海担任中共沪东区妇女运动委员 会主任, 在此期间, 以华夏中学物理教 师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因长期奔波于艰难困苦的险境中, 居无定所, 生活清贫, 终至积劳成疾,

1929 年10 月, 缪伯英在上 海病逝, 年仅30岁. 毫不夸张地说,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里程碑式的革命先驱, 值 得大书特书. 可是, 因为她英年早逝, 一年多后丈夫何孟雄也被 捕牺牲, 两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无人照顾, 下落不明, 她的尸骨也 不知所终. 种种原因使得后来很少有人再提起她, 缪伯英的名字 几乎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近代以来, 尤其到了

20 世纪初期, 中国人民对争取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么强烈, 一 批又一批缪伯英这样的先驱满腔热忱, 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奋 不顾身、 百折不挠, 但前途又是多么渺茫.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 想, 信念因其执著而为信念.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从革命先 驱身上, 我们能获得更多鼓舞和力量, 更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 感谢王杏芬, 她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 懈努力, 为我们留住了缪伯英那行将远去的身影. 我们不仅知道 了第一位女党员姓甚名谁、 家住哪里、 父兄几何、 音容笑貌、 所作 所为, 而且通过全家福、 结婚照、 蓝色小闹钟、 赭色玉石印章、 青色 翻毛领大衣这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图片, 让人感到缪伯英从未走 远, 她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英雄重新回归, 庸常的生活有了先贤陪 伴, 琐碎的日子就会发出更多昂扬向上的声音. 其二, 《青春 ・ 缪伯英》 凝聚了作者太多的心血, 情感深沉. 创作 《青春 ・ 缪伯英》 , 王杏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沉重的. 兴 奋的是缪伯英的形象如此鲜活亮丽, 事迹如此生动感人;

沉重的 是像缪伯英这样的人物竟然几乎无人知晓. 于是, 对于先驱的愧 疚变成了一探究竟的渴望, 一探究竟的渴望又变成了发掘历史、 留住英雄的社会责任, 这情感强烈得让作者义无反顾. 众所周知, 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难写, 而红色题材的报告文 学就更难写了, 你不能随心所欲在键盘上用手指指挥千军万马, 也不能异想天开在稿纸上靠笔尖挑起骇浪惊涛,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不但必须和史实严丝合缝、 榫卯相接, 还要接受方方面面 正史野史家们挑剔目光的检验, 而你又不能把枯燥乏味的历史资 料堆砌在那里一走了之. 既然是文学作品, 毛茸茸的、 有质感有体 温的人物形象和鲜活的细节就是其根本属性和魅力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 王杏芬凭借扎实用功和文学才情出色地完 成了创作. 在 《青春 ・ 缪伯英》 中,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处理得那么 巧妙、 那么完美. 品读全书, 我们不但学习、 重温、 巩固了那段激 情澎湃的历史知识 , 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