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07-16
时尚七夕会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8

2 0

1 8 年3月19日星期一 首席编辑∶杨晓晖 编辑

邮箱: y x h @x mw b . c o m. c n 惜物美学 爱晴柔 那股从海外传来的断舍离 风在我的女性朋友圈刮了好一 阵还不休.相关的电影和书籍 得到许多女性追捧.这种不持 有,如果只是一时跟风行为, 那大多数人不多久就会被打回 原形的吧.而我个人,因为是 个小疯狂的收藏控,我也在那 股热风下反省过挣扎过,最终 理清了思绪,得以摆脱外人的 影响,有所突破. 这两年,亲朋好友都很认 可我的编织作品.大年夜前, 我依然每日里要做上好几小时 的手工,最后冲刺给家里的孩 子们织新衣.一件礼物的诞 生,往往要经过揣摩对方喜 好,慢慢心里有数了再细磨款 式,开始寻找订购什么样 材质和品牌的毛线.等到 从代购手里拿到毛线,也 未必能立刻下手制作,我 还会继续各种纠结,温暖 的毛线在我手里反复感受它的 性格,最后才缓缓开始动手. 我把我所有的有限的个人休息 时间,都投入到一针一线的手 作中去了,最后才有了满意的 作品.等到清洗晒干,用心包 装好送到对方的手里.这种代 表我心意的仪式,抚平了我许 多不甘心的情绪,让我沉淀下 来学习感恩面对中年之后的自 己.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衣 物,我和我的家人都特别喜 爱,日日里穿戴.我的小侄女 生日的时候,收到姑妈亲手织 的玩偶,爱不释手.生日宴有 小朋友当场想要她的新玩偶, 她自豪地说不是买的,是姑妈 织给我的.她睡觉的小床上摆 着我无数个日夜指尖飞舞织给 她的各种小玩偶.几岁大的孩 子也懂得珍惜让我欣慰.我家 的宝贝更是很自豪穿妈妈织的 衣服呢!冬天的羊毛,春秋的 纯棉,夏季的亚麻.其间的过 程,属于我们的独有的亲子关 系,写满了真挚的爱与期待. 我相信等他们长大后,一定会 记得那些留有温度的礼物. 我有件以前买的纯羊绒开 衫不小心弄坏一个小口子,决 心自己织补,特意脑补了 许多专业书籍.一位叫野 口光的织补大师说: 我 希望缝补过的衣服,特别 是用装饰性织补缝修饰过 的衣服,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 留曾经的优美、合身.实际 上,我在英国所谓的上流社会 的社交场合,也屡屡见到一些 年长的社会名流的高档衬衫或 者开司米围巾上留有修补的痕 迹.不执着于外物,体现了人 生的游刃有余以及自己的个 性.无论人生,还是物品,都 不应该是经年劣化,而应朝着 历久弥新的方向发展. 这段 采访,深深触动了我,也正好 是我这几年潜心学习编织带来 的心路变化. 一家位于纽约的艺廊,会 专门收藏日本民间的古董纺织 品,尤其是蓝染的棉织物和一种 缝缝补补的乡下传统工服,目下 许多老的蓝染和老工服已经相当 价值不菲,渐渐成为了日本惜物 美学的代表.而我们国内也有一 些很专业的服装爱好者,专门收 藏研究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他们 无私地分享体会和心得,使我这 个读者受益匪浅.若没有那些美 好的旧物,我们又怎能大开眼 界,知道美学之路的无数可能 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 轨迹,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成年 人,是不会轻易摇摆自己的人生 态度的. 书的故事几十年的书买下来,家里、办公室早已书满为 患,既很少有时间来读,也没有空间来放了.本来常 读的书,不是很多,书之所以买得多,是为了备一时 之需来查阅的.但有时候,我为了找一本查阅的书, 翻箱倒柜爬上爬下,往往是家里、办公室折腾了几个 来回,还是不知道要找的那本书躲在哪个角落,绝望 之下,又去网上购买一本才算了事. 尽管好多同事已经习惯看电子书,并嘲笑我对纸 质书的过度依赖,但我好像一时还适应不了电子书, 依然为祸枣灾梨的事在推波助澜. 这种带有点偏执地爱读纸质书,或许和小时候养 成的习惯有关,里面也掺杂了对纸质书的那份特殊情 感,这似乎又是电子书所无法替代的. 小时候日子过得寂寞,需要靠看书打发时光.识 字不多时,先是看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后来上学 了,才慢慢开始看没有图画的文字读物.家里经济条 件不佳,没有太多的零钱可以买,不过也有一些因祸 得福的事,可以额外得到一两本新书.比如,如果犯 了错,被母亲痛骂乃至动手责罚时,过后肯定会获得 一次抚慰伤痛的机会,这时候,我提的要求常常是买 一本书店里新出的书.还有,如果生病躺倒在床不能 起身时,父母也总会问我要买什么 好吃的放我床头,我的要求基本是 没有例外地提出要一本心仪已久的 书.因为新买的书很快看完,又没 有零钱买新书,所以很羡慕小镇文 化馆或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职业,觉得那么多书可以让你随便 翻,随便看,真是一份不错的职业. 后来一位邻居从学校调往镇上书店 当领导,让我去她那里玩.那时候 学校功课远不如现在的在校生那么 紧张,所以放学后或休息日,都可 以去书店进柜台看书.当初小镇书 店的书并不开架,迎面一排玻璃柜 台把顾客和靠墙书架上的书隔开, 由营业员在柜台后给需要的顾客递书,顾客看书很不 方便,只有得到特别允许,顾客才能自己进柜台拿书 看.于是我又觉得有朝一日能够到书店当营业员,天 天自由自在看新书,比图书管理员的职业还要强. 上初中时,我和姐姐一样,每月有一块钱的零用 钱,她是怎么用的我没在意,但我一般钱到手后,马 上去书店买书,虽然当时书价不贵,比如巴尔扎克的 《 高老头 》 是!角 分,狄更斯的 《 艰难时世 》 是#角!分,但一块钱,一般也就只能买一本名著,每次 买来新书一口气读完后,就要眼巴巴等着下月的零用 钱了.后来读袁枚的 《 黄生借书说 》 , 看到他去张姓人家借书而不得,回家 做梦还梦到这事,实在是深有同感.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下大雨,我冒 雨去书店玩,营业员很神秘地拿出一 套百回本的 《 水浒传 》 ,说书店进货 就没进到几套,他专门给我留了一 套, 册定价共计 元,希望我早点去买,免得被其 他人买走.我一听,天哪,我的零花钱刚用掉,这意 味着还得积攒整整 个月,这不是太让人心焦了.我 赶紧回家,不断嘀咕这事.父母听了都笑说, 为什 么你每次刚用完零花钱,就叫嚷说书店又来了好书 呢?不能把家里的伙食费都透支给你吧? 当时姐姐正在埋头做作业,听了嘀咕,扭头对我 说,她这个月的零花钱还没用,可以支援我,但一块 钱也不够呀.我正六神无主,在家里一边嘀咕一边团 团转的时候,姐姐突然把作业一推,站起来说:我们 可以把家里的旧报纸全卖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加上 我那一块钱,说不定就够了.我高兴地差点跳起来, 马上和她一起动手清理,居然理出很大一麻袋的旧报 纸.她当时就把那个大麻袋往肩上一扛,打起了一把 大的雨布伞,弓着腰冲进了雨里.我也打上伞,兴奋 地紧紧跟在她后面,盯着那个大麻袋,既担心袋里的 报纸不够重,卖不出还缺的 $ 块钱,又担心麻袋太重 了,姐姐可能扛不动…… 现在,这套纸张有点 泛黄的百回本 《 水浒传》 还在我的书橱里,跟《高老头 》 《 艰难时世 》 等其 他几本早年买的小说一起 肩并肩站立着,已经默默 陪伴了我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