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9-07-16
18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文学社区 Literary community 稼的尖子, 说是高粱乌米.

后来我在书上得知, 乌米 是高粱孕穗时生的一种病, 叫黑穗病.在本该结穗 的地方, 长出来的却是白色棒状的乌米, 可以食用, 味道微甜. 上学时, 我家离学校比较远, 总是要等到下午两 三点钟放学回到家, 才能吃上中午饭.有一次放学 路上我饥饿难耐, 就到路边的一片高粱地里去找乌 米. 我当时还不会辨认乌米与高粱的区别, 看着那 些刚刚打苞的高粱, 哪个都像乌米.曾听表哥说 过, 乌米比高粱苞要硬一些, 长得结实一些, 叶子裹 得紧一些.于是我把一棵极像表哥说的高粱秆扶 歪, 捏捏却很软, 那就不是乌米了.但偶尔也有挺 硬实的, 我想一定是乌米, 掰开后发现还是高粱苞, 吓得我赶紧撒手.记得表哥说, 高粱苞特娇贵, 一 旦被掰开过, 这棵高粱就废了, 不可能再结出饱满 的穗子了. 后来, 我终于学会了打乌米. 乌米苞的结实不是捏出来的, 而是观察辨认出 来的.尤其最上边那一节高粱秆很细, 而且还有点 弯.会打乌米的人, 是不会弄错的, 完全用不着去掰 开看.表哥说过打乌米的顺口溜: 顺沟走, 抬头瞅, 见到大肚就下手. 打乌米是个辛苦活儿.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闷 热, 高粱叶子会把胳膊、 脖子和脸划出红道道, 被汗 水一浸, 钻心地疼. 高粱开始结穗了, 乌米也就露出头来, 这时的乌 米像一缕黑胡子, 也就不可以吃了.由于乌米秆比 高粱秆更愿意长丫子, 此时二茬乌米该生出来了, 它 的每棵丫子上, 长的必定也是一个个小乌米. 乌米也和粮食一样, 弄熟了才好吃.如果打的 不多, 可以连叶一起烧, 然后拔掉叶子再吃.如果打 到很多, 就把叶子扒净, 放锅里蒸熟再吃.若捣碎后 拌上农家大酱, 就是乌米酱了, 那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呢. 嗑甜秆 对于那个年代的乡下孩子, 并没有零嘴一说, 平 日里想吃到一块糖都很难.但孩子们总有自己的办 法, 那就是到田野里去寻找可以吃的东西.入秋之 后, 最方便弄到的食物要数玉米地里的甜秆, 折一 根, 可以像嚼甘蔗那样吃. 放学路上, 偷偷钻进玉米地里, 左一根右一根地 品尝.那时我还不会辨认, 很难遇到一根甜的.此 时庄稼还没完全成熟, 折甜秆属于祸害庄稼, 因此担 心被护青员发现. 后来不断总结经验, 发现那些不结棒的玉米秸 秆比结棒的秸秆甜得多.现在想起来, 道理很简单: 叶子光合作用所生产的糖分, 要输送到玉米棒的籽 粒上, 在那里转化成淀粉.而不结棒的玉米, 糖分只 能贮存在秸秆里, 形成了甜秆.玉米秆不结棒, 这是 庄稼人最讨厌的, 但它却是孩子们的最爱. 我在甸子上放猪时, 常到周围的玉米地里折甜 秆.我把猪赶到野草茂盛的地方, 它一时半会儿不 可能跑远.然后我钻进玉米地, 发现合适的甜秆就 从根部把它折断, 去掉上半截水分不足的.弄到七 八根后抱出来, 坐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土坑里, 一 根一根地嗑起来, 吃得满嘴生津, 直到甜秆变成一堆 咀嚼过的渣子. 有个小伙伴在折甜秆时被护青员逮个正着, 挨 了一顿踢.我吸取他的教训, 就把折到的甜秆抱到 地中间去嗑, 十分隐蔽, 护青员不可能到那么深的地 里去查看.再说那么多的地, 他也鞭长莫及.等我 从地里边出来, 他就是怀疑也没辙, 找不到任何证 据. 野菇娘 菇娘为草本植物, 野生性极强.无论田间还是 地头, 只要有种子撒落, 第二年就能生长出来.在草 地或山坡上, 常常会遇到野生的红菇娘.东北的庄 户人家, 菜园子边上几乎都会种几棵黄菇娘.夏秋 之节, 那黄黄的果子, 甜甜的, 没有人不喜欢吃的. 多数乡下孩子, 都有一个和菇娘相伴的童年. 那时的农家买不起水果, 但菜园子里能吃的东 西很多.如西红柿、 黄瓜、 茄子、 大葱什么的, 其中最 甜的就是黄菇娘了. 我放学回到家, 总是先到园子里光顾一下, 摘几 个成熟的菇娘, 也不用洗, 扒了皮就可以吃.女孩子 们还把菇娘做成玩具, 将菇娘轻轻地揉啊揉, 揉得软 软的, 在根部扎一个小眼儿, 把里边的瓤子小心地挤 出来, 只剩一个菇娘皮.然后, 在嘴里吸气把菇娘皮 充满, 再用牙齿轻轻地咬, 就会发出 咯咯 的脆响. 有时, 女孩子们还互相比赛, 看谁咬得更响.一个小 小的菇娘皮给她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除了常见的黄菇娘, 还另有两种菇娘.一种是 紫菇娘, 也叫大鼻子菇娘.紫菇娘很少见, 果实个头 比较大, 直径大概是黄菇娘的两三倍, 就像刚露头的 小茄子蛋儿, 甘甜中还有些怪异的味道.再就是红 菇娘, 也叫灯笼草或苦菇娘.红菇娘未成熟时特别 苦, 有时明知道它苦也想尝一尝, 结果苦得直吧嗒 嘴.这种菇娘成熟后连皮带肉都是红色的, 有清热 解毒的功效, 还能治疗糖尿病.果实中含人体必须 的十几种氨基酸和矿物质. 黑天天 黑天天, 学名叫龙葵, 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 对它的叫法不一, 在东北也有称其为 幽幽 的.黑 天天随处都可以生长, 经过漫长的夏季之后, 它们开 始成熟, 一嘟噜一嘟噜的天天渐渐地由绿变黑.摘 几粒放在嘴里, 真是甜死个人! 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 总是闲饥难忍.我家 门前的菜园子, 每天被我光顾多次.黄瓜、 柿子、 菇 娘什么的, 只能靠夜里生长果实成熟.如果在篱笆 旁或野地里发现一棵天天秧, 便是一个意外的惊 喜. 恢复高考前的 读书无用 时期, 农村孩子没有 什么出路.父亲担心我将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就 让我放学后去生产队义务劳动, 在农民身边学做农 活儿. 有一天割大豆, 歇气儿时父亲去一旁地里解手 回来, 说不远处的玉米地里有一棵黑天天秧.还告 诉我, 从地边往里走大约第多少条垄上. 那时候, 农民在铲地时偶尔遇到一棵天天秧, 是不会将其除掉的.我按父亲说的去找, 果然有一 棵特别大的黑天天秧, 挂满一串串熟透了的黑天 天. 吃到熟透的黑天天, 才知道它由绿变黑时并 不算好吃, 只有熟得根蒂发黄时才是最好吃的. 那天我吃了个足够, 晚上到家都不饿了, 只是喝了 点水. 后来我发现, 天天成熟后也有不变黑色的, 呈黄 色, 味道一样甘甜爽口, 只是并不多见. 烧毛豆 在乡下人眼里,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秋天.此 时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 放眼望去, 大地里全是粮 食.其中最解馋的应属油料作物, 首屈一指的便是 大豆. 三春不如一秋忙.地里的庄稼割完了, 大都来 不及收进场院.割倒后放在地里的大豆, 便是小伙 伴们猎取的最佳目标. 成熟后的大豆, 豆梗比较干燥.进地里公开抱 一捆大豆, 放到尽可能平整光滑的地头或路边, 用少 许的玉米叶做引柴, 一把火点着后, 豆梗豆荚噼啪作 响, 此时要用一根粗壮的青玉米秆挑起来翻动, 以免 着火点不均匀.熊熊的火焰过后, 用地头种的线麻 秆拍打余火, 口中念叨着: 麻籽打豆香, 麻籽打豆香 …… 之后清除未燃尽的豆梗, 底下便是烧熟的毛 豆. 这时大家一哄而上, 围成一圈, 从黑黑的灰烬里 扒找豆粒子.过了火的黄豆粒子均被烧得裂了纹, 吃起来特别的香.这样烧毛豆, 大家一起吃, 也就算 不上偷, 也不会有人管. 一般情况下, 我们都是捡够几粒吹去杂物再吃, 可嘴急的捏起豆粒直接往嘴里扔.由于刚烧完的毛 豆太热, 有的人被烫得嗷嗷叫, 逗得大家忍不住笑. 吃够了毛豆, 还可以吃几粒麻籽, 但麻籽不宜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