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9-07-13
神州有情/两地融通中国新闻 A20 责任编辑:王晓丹 版面设计:崔竣明

2016 年1月20 日,本报记者来到张婧的老 家――重庆铜梁区梁祝村六社,这是一处典型的 农村二层住房,家中没有一件值钱的电器,二楼 顶棚已经大片开裂,无人修复.

屋外的院坝只有 随风摇摆的荒草.此时距孩子离开不到一个月, 张婧的奶奶哭坏了眼睛,父亲张仁伟眼神涣散、 长时间低头少言. 半晌,张仁伟才缓缓抬起头来,用重庆方言说 道:「我常常梦到婧婧,梦见她让我买零 食,梦见她画的画,我总觉得女儿还活着,她和 她妈都还活着.」被问及是否后悔捐献婧婧器官 时,他又低下头,喃喃说:「不后悔,不后 悔.」说毕又改口:「我不是要捐婧婧器官,我 是想要婧婧活下来.这也算婧婧还在世上吧?」 懊悔打工一年见一次家人 与记者一路同行的红十字会协调专员称,「虽 然器官捐献移植已是大势所趋,但在闭塞的山 村,村民传统观念很强.张婧爸爸不仅要面对失 去妻女的悲伤,还面临着周围人的误解与质疑, 甚至有很多无知的人以为捐献器官能赚钱,说他 们一家人『心狠』.其实器官捐献属於自愿无偿 奉献,他们真的很善良、很无私.」 张婧的姑姑对记者说,哥哥最后悔的事情,是 前几年外出打工,一年只见女儿一面.不久后, 她也要为了生计再赴沿海,担子落在了她一人身 上. 「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米智慧说,为了缅怀与纪念如张婧一般 自愿捐献器官的市民,重庆正在打造一个遗体 器官捐献电子纪念园,安放在重庆市遗体器官 捐献纪念园内,专门用於记录遗体和器官捐献 者的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日后,捐献者亲属 只需手指轻点电子屏幕,就可以让亲人的照片 跃然眼前. 张婧家住重庆铜梁区梁祝村六社,父亲 张仁伟过去常年在广东打工,每年过 年回家见孩子一面.2014年,44岁的他因 脑溢血导致偏瘫,失去了劳动能力回到重 庆生活.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用毕生 积蓄,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价值

20 万元 (人民币,下同)的二手房,方便小婧读 书.2015年6月,张婧成为铜梁金龙小学 一年级六班的新生. 曾有长子溺亡 张仁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与妻子文化程 度不高,但女儿非常喜欢读书,成绩优异;

她 还喜欢跳舞与画画,每周六都由母亲带着去兴 趣班练习.「14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儿 子,13岁的时候溺水走了,他走后1年我们才 有了婧婧.」张仁伟流着泪回忆:「所以我尽 可能对婧婧好,她喜欢吃零食,我就从广东买 给她;

她喜欢画画,我就花钱送她去学.唉, 我女儿又活泼又聪明,她真的好乖.」 家中火灾失妻 2015年12月11日,张仁伟回老家,张婧 与母亲在新家睡着后,忘关电热毯致忽然起 火.后来,消防员将明火扑灭,但不幸的是 张婧的母亲在火灾中窒息而亡,小张婧也因 吸入大量浓烟昏迷不醒. 昏迷的张婧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又转 至重庆主城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但一直 昏迷不醒.一场大火带走了妻子的生命,女 儿又生死未卜,张仁伟得知噩耗,本就虚弱 的身体雪上加霜,去医院看望了几次女儿后 回家一病不起.小婧的姑姑张仁容得知家中 变故,立即从外地赶回重庆,往返奔波於医 院与哥哥家. 私,尽管小婧住院的医院已经尽量减 免孩子的住院费、手术费,但高额的医药费 也让这个贫穷家庭无力承担.为了挽救年幼 的生命,医院的医生、护士开始自发筹款. 张婧就读的金龙小学也举行了师生募捐,短短24小时,便筹集到7万元善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