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07-10
10 本版责编:徐蒙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 www.

jfdaily.com ・ 长三办 周记 长三角周刊投稿信箱:konglj039@jfdaily.com 浙江省嵊泗县洋山开发 建设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 流动本报记者 陈抒怡 皖北的一个村庄,距离最近的高铁站 还有四五十公里路,一天只有四班公交车 可达县城.村里的习俗是家里有人就不落 锁,外人推门就可进,女人普遍素面朝天, 习惯于穿着摇粒绒的睡衣跑进跑出. 我在这个村子采访,当地话只能听懂 一半,正在发愁时,突然听到了有人讲上 海话,一抬头,发现原来是上海的一位民 营企业家带家人来参观.几个月前,这位 上海企业家刚刚与村里合作,成立了村里 第一家科技企业,准备投入的项目包括新 能源汽车、医疗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等.这 位企业家告诉我,以前,他的业务只在苏 浙沪发展,去年下半年才扩大到安徽. 再一打听,上世纪

90 年代初,为了帮 助村里发展经济,上海相关部门曾送给村 里一批种猪, 但后来由于各方意见不统 一,村里并没有乘势发展出养殖业,错过 了一次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机会,至今令 不少人扼腕叹息.我问这位上海的企业家 知不知道这桩旧事,有没有顾虑.他回答, 现在的营商环境大不一样了,相信这里大 有可为. 他这种信心十足的样子,让我想起之 前在江苏吴江遇到的某企业副总,也是上 海人, 上世纪

90 年代从上海的一家炙手 可热的国有单位辞职,投奔吴江的这家当 时规模还不大的民营企业.当时,她离开 国有单位的消息一出,其影响被同样来自 上海的一位 星期日工程师 形容为 犹如 扔了一颗炸弹 .谁能想到,不到

30 年,这 家原来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上市 企业,而那时强势的国有单位反而拆拆分 分、辉煌不在. 两个故事都与上世纪

90 年代有关, 现在回望会发现那个年代,国企的冬天倒 逼国企改革,给了民企空间,为生产力松 绑,释放出经济活力,也大大提高中国的 竞争力.如果未来我们回望现在这个年代 呢?说不定又是一次为生产力松绑的关键 时期.长三角一体化有助于区域间打破行 政壁垒、制度藩篱,政策掣肘也有望加快 消除,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背后,会孕育 着新的发展动力. 在最近的采访中, 我已经看到了长三 角一体化让经济要素更便捷流动的一些案 例. 比如我之前报道过的中科院教授陈雯 在江苏句容进行的一个乡村实验, 近期浙 江宁波奉化、 江苏淮安洪泽的村干部相继 前往考察. 乡村实验中的科技元素正在长 三角之间流动,更频繁的是人才流动,我采 访过在青浦挂职的嘉善干部, 在上海快递 企业挂职的桐庐干部,在杭州、合肥工作的 上海人. 一位刚刚结束挂职的嘉善干部告 诉我, 他们在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在上海 学到的一些经验. 频繁流动中带来的碰撞,触发出一些新 的火花,改变着你我,改变着这个区域,也将 改变未来. 向东本报记者 任俊锰 向苏浙沪 流动 ,安徽人是很积极的;

同时,也有苏浙沪游客到安徽去. 这里可以放炮仗. 在宣城宁国市的云 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蓝鑫告诉我,这位

90 后 畲族农家乐老板的话虽然逗乐但却真 诚,其实这也是他与在此跨年旅行的游客们 交流中得知的.这些苏浙沪的游客们还告诉 他,这里更有 味道 ,提供了让一大家子一 起跨年的空间. 作为千秋村首批农家乐经营者之一,他 曾前往临安、千岛湖、安吉等地进行考察.在 安吉报福村的所见,让他觉得这里比千秋村 农家乐发展 超前十年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