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9-07-06

4 批撤稿, 涉及中国作者论文

117 篇, 其中涉及 科学基金的

28 篇论文都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 进行 润色 并投稿, 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 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 向出版社提供编造 的评审意见, 使低水平的论文得以在国际期刊 上发表. 这说明在科研诚信领域, 一些外部的 '

灰 色产业链'

已形成. 专家认为, 对于这些 打着 科技服务幌子, 行代写代投之实 的黑中介, 有 关部门要齐抓共管, 坚决予以铲除. 科研诚信体系亟待 强身健体 ,对学术生态中的 病灶 对症下药 即使是少数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都 会严重损害我国科学共同体的国际声誉和整 体尊严.因此,科研诚信体系亟待 强身健体 , 并对学术生态中的 病灶 对症下药. 穆荣平认为, 遏制科研学术不端行为, 可 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资助机构和用人单位 要对科研学术不端行为 零容忍 , 加大行政处 罚力度;

二是对于侵占、 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 者伪造试验 (调查) 数据以及套取财政经费等 严重不端行为, 要依法予以严惩;

三是强化科 学共同体学术评价功能, 弘扬科学精神, 营造 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李真真认为,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管理的作用,厘清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制度内涵,改进和完善科研组织的治理结构.科技管理部门要从体制机制、治理结构和文化认知出发,对科研诚信问题系统地加以考虑,完善整套规则. 我们现在关注到了科研诚信问题,相关部门的应对之快也得到了社会认可, 但这只是对于问题后端的处理, 而对问题前端的治理要复杂得多.相比之下,目前实际的举措仍然较为滞后. 李真真说. 科研不端行为已得到一定遏制, 但惩防并举的长效机制仍待完善 对科研不端行为 零容忍

本报记者 谷业凯 余建斌 诚实守信是从事科研的准则和 基础,也是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前提.近年来, 我国高度重视科研诚信 建设, 相关部门和科学界分别设立了 有针对性的规定和学术道德规范, 科 研学术不端行为得到一定遏制.然而,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 惩防并举的 长效机制仍待完善, 违背学术诚信规 范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 科研学术不端行为有什么危害?应当 零容忍 还是 适当宽容 ?怎样建立诚信规范的长效机制?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春暖花开,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所专家团在 贵州北部遵义市赤水、 桐梓、 正安等地忙碌开 来.从2005 年起, 几乎每个春天, 他们都会在 这里待上半个月左右, 深入山间地头, 实际指 导竹农造林经营. 凡是遇到难题, 我就给南林大的专家打 电话 , 赤水市两河口镇黄连沟村方竹种植大 户桂金华说, 只要我有需求, 专家就来到我家 地头! 入户访实情, 开出精准 药 方子 桂金华家屋后有几分竹林地,栽竹、卖笋, 这曾经是一家全部的收入来源. 一年 '

望 天收'

, 能进账

5000 块吧 , 谈及以前的日子, 桂金华感叹, 黄连沟村,那真是比黄连还苦哩.

2013 年,在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