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9-07-06

2003 年起试行监督组 进驻项目评审会制度, 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在

2007 年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教 育部的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 法》

2016 年9月正式在全国各高校施行. 去年

1 月, 中办、 国办印发的 《关于深化职 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提出对学术造假实行 一 票否决制 , 对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 一律 予以撤销.今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全面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要求抓紧制定 对科研不端行为 零容忍 、 树立正确科研评价 导向的规定,加大对科研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夯实我国科研诚信基础. 这些规章制度的设立使科研诚信建设得 到了进一步加强, 零容忍 一票否决 等成为 高频词.一些科研单位也迅速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细化, 如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日前发布 《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 信提醒》 , 针对论文署名失范事件和科研不端 举报实例而制定, 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截至

2017 年底, 中科院 87%的单位建立了处理科研 不端的相关制度, 另有 5%的单位发布了 吸金 期刊 等负面期刊名单,维护了良好的科研风气. 我国的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在三个方面取 得了成效, 一是形成科研诚信规范体系, 包括 相关法律、 部门法规和管理政策;

二是设立了 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包括专门委员会、 审查委 员会制度等;

三是建立了科研学术不端行为查 处机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 究员李真真介绍说. 惩治、 预防、 保障各个 环节仍有不足,外部灰色产业链也在推波助澜 一系列维护科研诚信的措施出台, 为何科 研学术不端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在李真 真看来, 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一般呈现 惩治 ―预防―保障 三位一体的格局, 在这三个环 节仍然存在不足, 导致科研诚信规范和治理有 时会陷入被动. 惩治方面, 在一些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针 对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规定中, 被纳入的 违规行为与提出处罚措施之间没有明确的对 应关系,使惩治措施缺乏可核查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哪种不端行为或何种程度的不端行 为应当受到何种处罚, 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 给实际处理造成困难. 李真真认为, 在处理过 程中, 管理部门缺少主动、 程序化的应对机制, 部门之间的措施缺乏衔接, 科研机构和专业学 会主体责任弱化, 从而未能建立起一套公平透 明的查处程序和规则. 预防方面, 自律是科研诚信的内在要求, 但科研诚信规范教育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一项面向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显示, 近 四成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 范不甚了解, 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系统 学习过相关知识.李真真认为, 科研诚信教 育的缺失, 往往会导致科学道德精神和行为规 范难以内化为科学实践主体的内在价值追求. 保障方面, 穆荣平认为, 由于一些科技管 理措施过于简单粗放、 科学共同体学术监督评 价功能弱化等因素, 当前我国科研体系的 量 化导向 助推了一些较为功利的行为, 主要表 现在: 重数量、 轻质量;

重论文、 轻研究价值;

重 个人名利、 轻团队合作;

重争取资源、 轻成果产 出;

重近期利益、 轻远期目标. 不当的评价与激励机制难以培育倡导负 责任的研究,容易引发科研诚信问题. 李真真说. 从近年来发生的论文撤稿事件来看, 科研 学术不端行为还涉及一些外部因素.2015 年 英国现代生物、 斯普林格等国际出版集团先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