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07-04

(二) 人情与面子 : 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黄光国以社会交易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为基础 ,发展出一套 人情与面子: 中国人的权利游 戏 的理论模式( 黄光国, 1988a) .他的模式假设是 : 在儒家伦理影响之下 , 个人在作关系判断时, 会 将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类 ,并依不同的社会交易法则与对方交往 .这三种关系分别是 情感性的关系( 遵循需求法则) 、 混合性的关系( 人情法则) 及工具性的关系( 公平法则) .所谓情感性 的关系指的是家庭内成员的关系;

混合性的关系是指个人在家庭之外所建立的各种关系 ,包括亲戚、 朋友、邻居 、 同学及同乡等 ;

工具性的关系是指个人可能为了达成某些目的, 而和他人进行交往, 其中 只含有少许情感的成分, 交往双方并不预期将来会建立起长期性的情感关系.在家族企业里 ,企业家 以 需求法则 和在组织中工作的家族成员交往,以 人情法则 和其雇佣的员工交往 ,和组织外的其他 人一般则是建立短暂的 工具性关系 . 黄光国认为 ,当家族企业的规模成长到一定程度, 超出家族成员所能应付的范围时, 它便开始雇 佣非家族的成员来替企业主从事各种生产工作.当企业的规模继续成长, 非家族成员越来越多,企业 内的分工也愈来愈细时, 企业主必须在 人治 和 法治 之间做抉择 .这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现代 化进程( 黄光国 ,1988b) . 黄的模型从社会学的角度精彩地展示了中国家族企业内企业主与家族成员及非家族成员之间的 互动关系( interaction) .企业主与家族成员的亲情 、 与非家族员工的人情 、与组织外部人员的 公事公 办 , 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待人处世的一般特征 ,即人情世故、三六九等.虽然人分等级, 但等级之间的 界限并不清晰.对各种人员的关系都不是绝对的情感性或绝对的工具性 , 比如 , 即便是家族成员内 部,仍有工具性色彩 ;

与 外人 的 公平交易 ,也包含少许情感成分 .外人也可以通过请客送礼吃饭 等手段与家族成员拉关系 、 套近乎 ,把原先的工具性关系演变成混合性关系 .但令人费解的是, 在情 感性关系与混合性关系之间, 黄用一条实线隔开, 强调这两种关系之间存在比较不容易穿透的心理界 限( psychological boundary) ( 而在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之间以虚线隔开) .如果黄认为家族的血缘 关系具有排他性的话 ,事实上 ,混合性关系仍然可以通过姻亲关系转变成情感性关系 .结拜 、 认领等 也是中国社会比较常见的拟亲化关系( pseudo-kinship ties) ( Hsu , 1971) . 另外 ,该模式与前面雷丁的模式相比较, 把家族企业内的人际关系朝 微观化 迈进了一步 ,人情、 关系这些中国特色的文化扑面而来 .然而,这种分类还是过于 宏观 .如果用双系统理论来看,黄的 模式明显注重于 家庭 系统, 企业 系统则比较单薄. ( 三) 员工归类模式 郑伯 认为 ,老板在区分自己人与外人时 ,通常采用关系、能力和忠诚度三个指标.关系是老板 与员工间的情感性关系, 家族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 ,而陌生员工的关系则较为疏远 ;

能力指的是员工 执行其工作任务时, 所具备的知识 、 技能及胜任工作的程度 ,一般可通过工作绩效观察;

忠诚度是指员

14 工对老板与企业效忠的程度, 是个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