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04
2018 年2月5日星期一 责任编辑:王斯依 版面设计:朱骋远

04 新闻热线

2151666 朋友圈 ・ 互动 食品生产经营证登记都是 C 作坊没有用餐场地与相关规定不符 记者共走访多个小区共

15 家外卖作坊, 虽然 其中一两家卫生情况还可以,但也是租用车库当厨 房.

在金田小区内一家便当店,10 平方米左右的车 库被隔成了内外两部分,里间是厨房,外间则用于 放置餐盒餐具等用品, 相对于之前几家脏乱差的 " 小作坊",这家店的卫生情况明显好很多. 除这家以外,其余十多家作坊,虽然大部分都 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不过在食品生 产经营登记证上显示的都是 C 级. 所谓 C 级, 这是卫生监督部门在审查后的评 价,总共有 ABCD 四个等级,等级高的减少监督次 数,等级低的加大监督力度,甚至不予发给卫生许 可. C 级是倒数第二级,每年都要进行强化监督. 就算拥有这些证件, 消费者仍然不能掉以轻 心,因为在走访中,许多拥有相应证件的小作坊的 环境不容乐观. 此外,像之前提到的一些更加隐蔽 的家庭作坊,大多数更是没有相应的经营执照和食 品生产经营登记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 《 网络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今年

1 月起实行,规 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 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 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 范围经营,网上销售的餐食质量和分量也要和实体 店一致. 但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事实并不是如 此,很多外卖作坊只提供外卖订餐,没有实体用餐 的场地. 记者也会将情况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反馈,并 将进一步关注外卖作坊. 车库仓库变身厨房 一个小区就有七八家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外卖作坊,发现不少环境堪忧 阅读提示 这几年外卖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在外卖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得 不留心外卖的安全卫生. 在记者近日对市区多家外卖 作坊的走访中发现,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记者 胡浩媚 叶小孚 通讯员 张建梅 工作忙碌,没空下厨、不会做饭或是父母不在身边, 订外卖是现代许多年轻人的日常. 只要拿起手机,打开 美团、饿了吗等 APP,想吃的食物就能送上门. 从图上看 上起来美味可口、包装精美的食物,它是否卫生健康呢? 它们又是来自哪里? 藏在隐蔽的小巷和小区,车库、仓库改造的空间就 是厨房,食物垃圾堆在一起……你知道吗? 你每天通过 外卖软件点的食物,很可能就来自这样的环境之中. 记 者在上周对这些外卖作坊进行了走访. 车库仓库变身厨房 一个小区就有七八家 上周,记者重点走访了市区金田小区、 丽东新村、丽东二村和灯塔小区,在许多小 巷里或是楼房的一楼, 就能发现这些小作 坊. 有的是在车库里,有的是在小仓库、小 店面里. 这些作坊的面积大约

20 平方米, 小的只有

10 平方米左右. 在记者走访过的小区中, 平均每个小 区内都有七到八家这样的作坊, 只要跟随 外卖小哥就不难发现. 他们有简单地在门 口贴个牌子,如"某某炒饭" " 某某便当",有 的甚至连招牌也没有. 通过手机外卖 APP 搜索这些招牌,其中不乏一些人气很高的店 铺,在美团上甚至上了热销,月销量过千. 即 使一些销量少的,月销量也有几百单. 不仅如此,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 除了明面上的一些外卖作坊,还有一些家庭 作坊也在其中. 在丽东新村某栋单元楼楼 下,记者看到一名外卖小哥把电瓶车停在楼 下,随后上了居民楼,几分钟后,外卖小哥拎 着一袋食物下楼,装进了外卖箱中. 不带口罩和手套,食物直接用手抓 外卖作坊环境堪忧 上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