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9-07-04

也与知识和概念无关, 因而不是源于认识成就的快感;

还无涉主观目 的,因而不是源于道德满足的快感.康德假定, 当我们将功利、概念、目的都排除在外之后, 我们对事物就应该有相同的反应,所谓 人同 此心,心同此理. 果真如此,那么我感到愉快 而认为是美的,就必然会期待他人也感到愉快 并且做出同样的判断.由此以来,审美判断就 既是主观判断,又具有客观普遍性.经过康德 的分析,我们似乎能够将 美 从 好 中区 分出来. 好 涉及功利、概念、目的, 美 无涉功利、概念、目的.当一个事物仅凭借它 自身的形式引起我们无涉功利、概念、目的的 愉快时,我们就说它是美的.如果我们是在这 种意义上来使用美,它就是典型的评价意义上 的美. [

2 ] ( P

5 2 ) 如果是在评价意义上来使用美,那么被称 之为美的事物就应该是各种各样.因为某物被 评价为美的,关键不在于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而在于主体的愉快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一种有点奇怪的用法, 比如 如 画之美 . [

3 ] ( P

4 2

2 -

4 2

3 ) 如画 ( p i c t u r e s q u e )本来是一种风 格,与优美 ( b e a u t y )和崇高 ( s u b l i m e )并列.

1 8 世纪英国美学家将如画的特征确立为介于优 美与崇高之间:优美的特征是光滑,如画的特 征是粗犷,崇高的特征是浩瀚.在如画之美、 崇高之美的用法中,美不是与如画和崇高并列 的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评价.如果可以说如画 之美、崇高之美的话,也就可以说优美之美了. 优美之美其实就是美之美,因为优美和美是同 一个词语,只不过为了照顾汉语讲究词语对称 的用法,我们把与崇高和如画并列的美翻译为 优美.在优美之美这种说法中,前一个美指的 是风格,后一个美指的是评价.

二、作为认识概念的美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作为评价 概念的美与作为风格概念的美之间的区别.作为 风格概念的美,经常与我们关于美的认识联系在 一起.由此,我们说美的时候,就不是一种评价, 而是一种认识,即认识到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 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就不是表达主体的某种感受 如愉快,而是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如光滑、娇小、 明亮等等.由此可见,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和作为 评价概念的美之间的区别,本来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许多美学家们都没有严格遵守它们之间的区 别,这就造成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混乱. 即使是以清晰区分见长的康德,也没有严 格遵守美的这两种用法之间的区分.康德并没 有严格地限定自己只是在评价意义上使用美, 他有时候也在认识意义上使用美,即把美当作 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将 这种意义上的美称之为美的风格、形态或者特 征.比如,在谈到纯粹美的时候,康德举的例 子中就包括花、鸟、贝壳、无意义的装饰等. 从康德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他心目中的纯 粹美,多半指娇小、线条柔和、色彩明亮的事 物.如果是在这种意义上来使用美,就是在认 识概念上使用美,美指的是对象的某种风格、 特征或者形态,我们可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