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2019-04-26
[收稿日期]

2012 03

04 [基金项目]

201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扩大内需条件下提高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研究》 的阶段性成 果( 11JJD790036) [作者简介]刘志彪( 1959― ) , 男, 江苏丹阳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从事中国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

第27 卷第4 期2012 年7 月审计与经济研究JOURNAL OF AUDIT &

ECONOMICS Vol. 27,No.

4 Jul. ,2012 特稿 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及政策 刘志彪1,

2 (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2. 南京大学 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中国第一波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红利已经透支.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 略是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议题.如果说第一波全球化的内核可以概括为 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 素 , 那么第二波全球化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 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创新要素, 加速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 . 抓住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 既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需要, 也是为了消除在世界经济下行趋 势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困境, 更是为了利用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通过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加速引进高级 生产要素, 大力发展中国的创新经济.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

扩大内需;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战略;

创新经济;

第二波全球化经济;

后经济危机时代 [中图分类号]F01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4833( 2012)

04 0003

07 2008 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实质上是对过 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 就是要把过去那种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 转变为以扩大内 需为特征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 或称之为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从短期来看, 为了保增长我们需要 稳定外贸出口;

而从中长期来看, 确立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新开放观, 做好应对新一轮的、 以扩大内需为 特征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是我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含义和最主 要内容.这种新的发展方式, 过去我们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未曾遇到.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开放 型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战略转变的各项准备.对外开放程度高、 外向型经济比重大是中国沿海地区最 突出的优势.与此同时, 这些地区的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低端、 外向型经济与区域内的产业联系不够 紧密又是其中的 软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新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在扩大内需中增强国内市场 对高级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提高我国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虹吸能力、 集聚能力和配置能力, 达到内外联 动、 互利共赢、 安全高效的目的, 是我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予以重点突破的难题.

一、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1992 年以来, 中国坚定地走开放经济的道路,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紧抓加入 WTO 的历史性机遇, 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 大力吸收 FDI 和发展加工贸易.全球化放松了市场对我国发展的硬性约 束, 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把由此获得的增长和好处, 称之为中国所获得的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