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7-10-01

第二章的修改稿. ** 作者简介:王亚南(1956~) ,男,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学及文化 研究.

1 《白虎通德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影印版,第62 页上栏.该书多见名曰《白虎通义》 .

2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第1507 页上.

3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第二三二页下.

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 汉语 国家 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富有隐喻意味 的表达式,即 国也就是家 ,把 家 当成了 国 之象征原型,最鲜明不过地表露出早期中国 融行政组织和宗亲族属为一体的基本特点. 与此相应, 国民 、 国族 一类概念用词也随之相继出现,譬如《周礼・墓大夫》有曰: 令 国民族葬 ,2 《礼记・檀弓下》则有曰 聚国族于斯 .3 当然,这里所谓 国民 、 国族 之类 共同体 ,还只是 各亲其亲 的诸侯国宗亲共同体.郝时远文《先秦文献中的 族 与 族类 观》对此有分析, 在宗法分封的政治体制中,血缘世袭的族属成为维护这种统治的根基,而成为 '

国民'

认同的标志.以统治阶级的族属所命名的国家,其'

国民'

也就成为宋人、鲁人、晋人、 楚人之类 ,4 当然也少不了有来自异姓的 族类 被整合其间.更何况,赐姓正是中国历史上社 会共同体整合的一种常见手段. 姓氏学应该成为一门很有意义的学问,在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姓氏系统之中,往往包含丰富的 历史文化蕴涵,从中不难看到这一共同体的社会文化传统的某些重要方面.据史家称,最为古老 的诸姓大都由 人文初始 的黄帝而来.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载: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 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5 《国语・周语》具体解释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同姓者仅二人, 同生而异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儇、依12 姓. 《春秋左传・隐公》八年进一步说明: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以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 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6 在上古时期, 姓 与 氏 是有所区别的,正如宋刘恕《通鉴 外纪》对此注曰: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7 夏、商、周三代分封诸候国长此以往, 别其子孙 的 氏 的分支越来越多,而 统其祖考 的 姓 也就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意义.战国以后,人们开始以氏为姓,姓与氏渐渐地合而为一. 秦汉以降,更是姓氏不分,正如顾炎武《日知录・杂论・氏族》所说: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 而为一. 《本纪》于秦始皇则曰'

姓赵氏'

,于汉高祖则曰'

姓刘氏'

.

8 汉代以来便通称为 姓 , 或者笼而统之概谓之 姓氏 .所谓 百家姓 其实远不止于 百姓 ,先后见于古籍文献的姓氏 共达 5000~6000 之数.而在常见的数百个姓氏里,古代 胙土命氏 而来的便占绝大多数.上古 三代前后以封国地名为氏的姓氏将近有

200 个,其中大部分均属于后人常见姓氏之列.采邑封地 之名也是如此,同样差不多有

200 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为世人中所常见. 战国七雄 齐、楚、 燕、韩、赵、魏、秦,其国名多为古今常见姓氏. 在当时的情况下, 胙土 与 命氏 、封国授邑之地域与族姓宗亲之世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 的. 《史记・五帝本纪》里便有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