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7-09-13
早於

1949 年,湾仔已有渡轮服务,当时的湾仔码头位於现今告士打道近杜老志道,只有一条来往湾仔和佐敦道的航线,后来才增加往九龙城和红|两 条航线.

1965 年,湾仔进行填海工程,把海岸线一直移到现今会议道那边,亦把码头迁移到会展旁, 「湾仔码头」水饺的创办人臧姑娘亦是在这里以 木头车卖手制水饺起家.1972 年,红隧通车,大大打击了渡轮的生意,佐敦道和红|航线相继停办,剩下一条来往尖沙咀和湾仔的航线.2014 年8月30 日晚上

11 点,往尖沙咀的尾班船开出,第二代湾仔码头近半世纪的历史任务亦随最后一班船驶出落幕,而建於现时海堤北面筑起第三代的新湾 仔码头於同日启用,续有湾仔至尖沙咀航线. 第二代湾仔码头服务港人近半世纪,於2014 年拆卸. (LAAB Facebook 影片截图) 从旧湾仔码头拆卸下来的近百条防撞木 , 差一点就被通通 送往堆填区. 木头来自北婆罗洲 各有疤痕 成会「生长」的家具 当时拆卸工程拆下了近百条防撞木,因数十年来浸於水中,木柱满布蚝壳,损毁严重.正当大家都以为它们应当寿终正寝,准备送往堆填区时,幸得 环境保护署环境保护主任温家玲把计划叫停.「那时我们路过工地,看见近百条码头木丢在会展旁的空地,我们觉得是可以重用的,便联络土木工程 拓展署回收旧木.」她急急脚把巨木运走,却不知可怎用.后来温家玲联络了本地多间木厂,都没人肯收,嫌功夫太多――木柱表面满布蚝壳、内里 又有铁钉,锯木是危机四伏,一不小心随时连锯也赔上.直至遇上志记Y木厂的王师傅,他一口答应. 「如果拿去堆填,根本很难分解,因为码头木密度很高.它们是大自然孕育的,我们也是.只是它们不懂说话.回收是把生命重生.」王师傅说.王 鸿权从事Y木三十多年,早年为进口原木加工,近年主要回收中电的废弃电灯柱,制成家具――志记是本港硕果仅存的Y木厂.王师傅说,这批湾仔 码头的木来自北婆罗洲的抄木,长於热带雨林.密度高,木质硬,长得慢,但长成后特别高大,达

二、三十米.若按木条大小推断,这批差点被丢掉 的「烂木」应有

500 至3000 年历史. 寻得高人相助,温家玲遂找来本地建筑设计团 LAAB,想把志记清理好的码头木制成家俱,放在以「转废为能」为主题的屯门污泥处理厂新建园区 T-Park「源・区」的T-Cafe 内,供游人使用.家俱包括木、长凳和茶几,王师傅先把木头初步处理,切成小块,LAAB 再根究榈淖刺髡 计,进一步打磨,使得每块木头都能各安其所. 每条木看来都差不多,其实各有不同纹理和疤痕,因此在设计上亦一反传统「先有设计,后有制造」的逻辑――大家都边造边学. 一批以旧湾仔码头防撞木制成的环保家俱,现重生於屯门稔 湾T-Park 的t-cafe. 本地建筑设计团体 LAAB,和香港Y木老师傅王鸿权合作, 融合新旧香港手艺. (左起:Jesse@LAAB,王师傅,阿亨 @LAAB,Otto@LAAB) Laab 的Otto 说,「这个木的特色是它有不同的侵蚀程度,近水面最多蚝壳,露出水面的部分会较完整,因为侵蚀较少,但会有铁柱洞,浸水越深的 烂得越严重.」 他们把「多肉」( 木头完整部分较多)的用来做木,或Y成木板作长凳,烂得严重的便以海水蓝的透明树脂包围,凝固成茶几.到现在,木头仍 像在生长似的不断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再访都有新发现,「木好像深色了,裂痕越来越大条.」裂痕不碍结构,反而更能添缺陷美,众人都笑说这是 场美丽的意外. 损坏严重的木条就放在海水蓝色的透明树脂内封存, 一层层的渐变像是海洋. 这木以同一条码头木切开制成,左右对称,还可见 当年用来穿过铁柱的轨迹. 从木身读维港变迁与水中生命 从木身的痕迹,可以一窥当年香港的面貌,例如,乾净的维港.王师傅说,木表面的洞洞都是蚝、 寄居蟹、各种微生物居住的痕迹,越多洞就反映水的含氧量高,孕育很多微生物,如果水质混浊, 反而不会有这种痕迹. 整个改造工程由设计到完成历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