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7-09-08

同样,如果离开了性情,贾平 凹的文化就没有血肉.而二者的融合,贾 平凹把新时期关于 人性 和 人道 的 叙事推向了极致,只有他不是在意识形态 反思性的语境中讲述人性故事,那是扎根 在西北土地上的生命存在,人性与文化获 得了超出现实的政治与思想语境的意义. 确实,在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上半期, 中国为现代化所鼓舞,贾平凹仿佛以一个 落伍者的姿态,与现代文明进行着不自量 力的较量.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会惊异于 贾平凹的这些表现,为人们遗忘的文明野 史留下传奇的记忆. 当然,贾平凹始终有关怀现实的一 面,甚至这是他的创作无法释怀的主动意 识.1987 年《收获》第一期发表贾平凹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 ,同年

9 月, 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浮躁》写的还 是贾平凹的商州文化,或者说是其概括和 总结,只是加重了现实关怀,专注于描写 贾平凹过去小说并不常见的关于当代农村 经济变革的现实问题.小说取名 《浮躁》 , 即是说,小说试

图表现那个时期经济变革 大潮带来的浮躁风气,人们的行为、心理 和价值取向都陷入浮躁之中.就在当时, 贾平凹的这部作品无疑具有非同凡响的意 义,关注现实而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容量的 长篇小说并不多见,贾平凹既抓住农村改 革涌动的大潮,表现农民企图脱困的热切 愿望,也揭示出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心 理.这在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的时期,这 是它引起关注的重要标志.然而,事过境 迁,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贴现实太紧太 近,就成了这部作品局限性的问题所在. 其一,用 浮躁 来概括那个时期的改革 大潮的涌动,也显得过于简单片面,如果 要揭示那个时期的问题,并不是 浮躁 二字可以概括的, 浮躁 充其量也只是 表现形式,一些表面现象而已.中国社会 在那个时期聚集着多种矛盾,举凡在制 度、权利与特权腐败、农村的贫困化、改 革方向不明确、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都是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作家对现实的思 考,显然没有在这些更具有症结性的问题 上达到深度.其二,文学对现实诊断实在

79 延河讲坛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文学只是以作家的 个人敏感去表现现实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文学无疑有政治的和道德的判断,然而不 是那种直接的宣告,而是以文学形象说 话.如果重提现实主义原则,马克思当年 就说过的不应当是席勒式的概念化地表达 倾向,而应当是莎士比亚式的倾向,应当 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马克 思的经典教诲,........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