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5-12-02

120 ~ 179).他们也带来了自己对于故乡味道的不同体验,并且开始通过餐饮活动将这一体验投射到不同的社区中去.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到中国游历生活,对于中国的饮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会将中国本土的 味觉 作为一种 正统的味觉 带回加拿大.如 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双向效应.李 先生回忆道: 当年其实没有那么多白人想来吃我的中餐.但 是由于国际形势的改变,个人旅游的兴起,我的白人顾客相比以前有了显著增加. 他 试图通过自己的经验说明本地顾客增加的原因: 当你有了在国外游历的经验以后;

比如说你吃了什么好吃的食品,回国后总会想方设法到相关的餐饮地点去寻找类似的味觉体验.或 者在餐盘中尝试寻找类似的食品.这 个时候,异文化已经没有了陌生感. 他接着说: 我有广东人、黑人、白人客户.他 们中有些已经成了我的常客.有 许多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我这里进餐,而这些孩子习惯了我的餐厅口味,以后也会成为我的常客.于 他们来讲,我的餐厅口味的记忆应该说是超越了简单的味觉,是一种童年家庭生活的记忆.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事务,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有过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体验,当地白人的味觉惯习也开始发生改变,开始追求味觉的正宗性.对 此,李先生讲道: 有 些白人顾客对于中餐的了解是远远深于一般人的.我 就认识这么一个非常了解中餐的食客.完 全可以用'

嘴刁'

来 形容他. 由 此可以看出,旅游和全球化开阔了人们的味觉体验,现在的加拿大白人相对于过去,对于中餐的认知正在开始发生整体性变化.当 地白人对于中餐的认识开始变得越来越趋同于华人自身对于中餐的 味觉体验 .因 此,以中餐这一华人族群性的口味符号作为参照,当地人对于中餐的味觉与中国文化的理解已经与当地华人的惯习开始同步.当然,当地的土生华人对于味觉的理解明显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其被主流文化的同化程度与味觉理解退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这 不但解释了为何白人的口味如此特别,也解释了为何当地出生的华人年轻一代受加拿大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 新 型 惯 习 .他 们的餐饮口味趋同于当地白人的 味觉体验 .华 人饮食文化和当地白人饮食惯习开始发生双向互融.李先生还分享了另外一个故事.在 刚刚接手餐厅时,一个白人熟客和家人来进餐.这 家的老爷子那天不想吃中餐,一定要吃汉堡包.经 过沟通后,李先生为他妥协,并且亲自开车去附近的麦当劳给为他买了一个汉堡包,还配了一些薯条.然 后他将这些食物放在中餐的餐盘里,给他送上.他的家人感动地说,其实他再坚持一下,老爷子可能会改变主意吃中餐.这 说明族群性的正统与美洲化并存.也 就是说,族群的传统会被时常 修正 [7].这一相生的矛盾体在翠满楼的经营上也有所体现.比 如李先生拒绝他的中餐口味与北美口味发生任何的联系,以致他选择不将北美的食品44列入餐单,从而保证其餐品的正统性.同 时,对于他来讲,让顾客满意也是他的基本原则.因 此在保证他的食品正宗性的前提下,他还是愿意做出一些让步.笔 者问他由于翠满楼所在的第20 街区治安不好,对他的品牌和商业活动有没有带来负面影响时,他回答道: 我 很幸运餐馆可以存续下来,而且翠满楼已经在这个城市打响了名堂.既 然是这样,没有必要为改变而改变,为金钱而改变.或许这就叫'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