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4-08-22

2 6]

2 4

9 , 这一做法是严谨而可取的. 由前文介绍可知, 洋州以南至巴蜀地区的道路在 古代文献中是没有专门称谓的, 乃至今人在其名称上 各自为阵 , 或曰 洋巴道 , 或曰 高都驿路 , 亦有谓 小巴间道 [

2 4] 者, 还有人根据今天的道路命名习惯 将洋州南越巴山至重庆一带的道路称为 洋万涪道 、 洋渠道 [

1 2]

6 6 , 更有人将 荔枝道 笼统地称为 巴蜀 道 [

2 3]

6 8

5 .由此可见, 如何准确地称呼它, 是后续研究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必须予以明晰. 检阅地图, 根据长安至涪州间不同的地形单元和 唐时的行政区划, 这条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北段 洋州至长安, 中段通州至洋州, 南段涪州至通州. 北段为子午道, 已见于文献记载, 自无需多言. 中段 我们不妨使用黄盛璋先生所提出的概念― ― ― 洋巴 道 .观黄氏在论文中所附之图, 可知 洋 当指洋州( 或者洋县) , 巴 显然不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