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4-08-22

2 0] . 荔枝道 这一称谓的出现, 基本可以 证实侯甬坚先生的这一论断. 荔枝道 指代的道路 里程甚长, 古代应该不会有专门的称谓称之, 这对今 人而言当然就出现了重新命名的问题.现代的道路 名称, 一般是道路两端的地名省称加上道路性质, 如 川藏公路 、 成渝铁路 、 京九铁路 、 包茂高速公 路 等, 通俗易懂.而古代道路的命名方式则丰富得 多, 侯甬坚先生在文章中列举了9种, 若细较之, 可能 会有更多.像 荔枝道 、 丝绸之路 、 茶马古道 等 以所运物 品为道路命名的情况, 在古代其实并不多见.这类概念往往是晚近以来学者们为了揭示某一 特殊历史事件或现象而创制的概念, 它们涵盖的地域 范围往往比较宽广, 且因为出现的时间较晚, 所涵盖 地域范围内的道路大多已有名称.不过, 它们包含了 丰富的文 化信息, 这对地名学内涵的丰富有积极意义. 二 荔枝道 的含义 在正确理解 荔枝道 含义之前, 有必要先阐述一 下 蜀道 的概念.从学术意义来讲, 其概念的明确关 系着蜀道的研究去向和纵深程度;

从现实意义来看, 这也是当 前蜀道文化线路申遗工作顺利开展所需. 蜀道 一词虽早在汉晋时期就已出现, 然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 辞海》 、 《 辞源》 等权威工具 书也没有收录.不过, 学界在长期广泛使用后, 逐渐 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蜀道, 包括巴蜀周 边区域通往巴蜀内地的古道.狭义的蜀道则专指关 中地区( 含陇南) 至巴蜀地区的古道, 包括翻越秦岭、 大巴山的陈仓道、 剑阁道等多条道路[

2 1] 彭邦本序 .有人 追本溯源, 认为蜀道的含义有一个从广义到狭义的演 变过程[

2 2] .然而, 今天学界对 蜀道含义的使用似乎并不仅仅限于狭义.虽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尚没有 完全达成共识, 但毫无疑问的是, 无论蜀道如何定义, 荔枝道 都应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对它的 研究, 乃至纳入申遗范围, 理所应当. 目前学界对 荔枝道 的研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1 7

1 郭声波 周航 荔枝道 研究三题 则是对其概念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会.吴焘《 川中杂 识》 虽然出现了 荔枝道 的称谓, 但它似乎仅指子午 道的一段, 这和它的由来及我们今天期望它所指代的 对象都不符.严耕望先生在地图中将新宁( 今开江) 至涪州段标注为 天宝荔枝道 [

1 6] 附图1

4 , 亦会让人产生 新宁至长安段不包括在其中的错觉.郭鹏《 汉中地区 志》 在附图中明确将 荔枝道 标注在西乡之南[

2 3]

6 7

8 . 倪玲玲[

2 4] 、 李久昌[

2 5] 等先生研究的 荔枝道 也仅仅 是洋州以南的部分.今天学界在提到蜀道具体所指 时也往往将子午道和 荔枝道 并举.如前文提及的 彭邦本序就这样认为: 狭义的蜀道, 是指翻秦岭越巴 山、 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 中的褒斜道、 子午道、 陈仓道、 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 四川的金牛道、 米仓道、 荔枝道等组成. [

2 1] 言下之意 很明确, 荔枝道 只包括了洋州越大巴山到达州、 涪 州等地部分, 它和子午道并列, 不包括子午道.我们 认为, 这些看法显然对 荔枝道 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 差.上文已经论及, 荔枝道 是从 贡杨贵妃荔枝之 道 省称而来, 则它自然应该包括从荔枝的产地到目 的地全程, 即从涪州到长安的整段路程, 而非其中的 某一部分.又如前文所言, 今天意义上的 荔枝道 晚 近以来才 出现, 它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一段道路的通称, 而只能是针对唐代贡鲜荔事件而言, 超出了这个 范围的使用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否则便会出现几个 道路名称指代上的重复与混乱.今天大多数学者言 及蜀道时, 正是超出上述范围后仍坚持使用 荔枝道 , 但又想避免诸道路之间的指代重复, 就被迫 腰斩 了 荔枝道 本来该有的里程, 故这种做法显然违 背史实, 并不可取.不过, 也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这 一点, 故言及洋州南越巴山至巴蜀地区的道路时, 并 未使用名气较大的 荔枝道 , 而是改用了今人新提出 的称谓, 如 洋巴道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