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4-07-07

涉世披带百忍图 . 这是郑献甫的厅堂自题联. 上联是说读书治学要利用一切空闲时 间, 子 在联中指的是时态;

自课 在这里 是指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业.苏东坡就曾有 过 有客独自吟, 清夜默自课 之句 ( 《病中 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 其韵签之》 ) ;

三余 是指东汉末董遇利用 三余 读书的典故. 汉献帝兴平年间, 战乱 频仍, 旱灾连年, 董遇与他大哥只好逃亡外 地, 以打柴为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 董 遇仍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坚持学习,最终 成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遇到有人向他求 教, 董遇总是要人先读百遍, 谓 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 .他的从学者说苦无时间, 董遇 回答: 当以 三余 , 即 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 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 ( 《三国志》 卷十三 《钟繇 ・ 华歆王朗传》 注引 《魏略》 ) , 三余 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农活少, 是一年中 的空闲时间;

夜间不便下地干活, 是一天中 的空闲时间;

阴雨时也是一种短时的空闲 时间.上联说的就是读书自课如果能利用 三余 , 孜孜以求, 就会学业有成. 下联是说经历世事,就是待人处事要 带着 和为贵, 忍为高 的意图. 所谓 百忍 即百般忍耐. 事指唐郓州寿张人张公艺, 九 代同居.麟德年间, 高宗 (李治) 祀泰山, 路 过郓州, 亲幸其宅, 问其义由. 公艺请纸笔, 但书百余 忍 字 (见 《旧唐书 ・ 孝友传 ・ 张公 艺》 ) . 后以 百忍成金 形容忍耐的可贵. 俗 话说, 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一切 诸烦恼, 皆从不忍生.片时不能忍, 烦恼日 月长.故人之气量 要宏大,宏大则容 人之所不能容, 忍 人之所不能忍.这 样既可和睦家庭气 氛,又可调节自身 情绪.因而胡文定 说: 人能常忍 得 身安. 忍之一字, 不仅是养生大法, 也是 应世之要法 .当然, 遇到原 则问题则是不能忍 的, 应晓之以理, 分 辨是非;

非原则问 题则应以 忍为高 . 郑献甫虽然身 为清朝一代大学者,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并 不和谐. 其妻先丧, 他曾撰挽联: 卿亦善持 家, 数十年独断独行, 此去好将双目瞑;

我 虽云丧偶, 七八口相亲相爱, 迩来差觉一心 安 .从这副挽联的语气, 看得出他对死者 似乎不够礼貌, 有违悼亡本意.不过, 借挽 联发牢骚、 吐苦水, 却可从另一个角度窥见 他性格中直率无羁的一面. 郑献甫经学饱腹, 对联也常常 出人头 地 . 他挽陈继昌联也写得与众不同: 鼎甲 系连元, 历数前代名儒, 十有四人君最后;

养疴曾七载, 归卧相公旧地, 两无一面我真 愚 . 广西临桂人陈继昌是 大儒 陈宏谋的 曾孙, 是科举时代最后一位 三元及第 的 获得者, 曾自撰一印, 印文为 科举自唐宋 以后名次十三 . 也就是说, 从古人数到他, 连中三元的只有 #'

人. 但郑献甫挽陈继昌 的联却说有 #+ 人, 这是为何?郑献甫所说 的#+ 人按顺序是: 唐代张又新、 崔元翰;

宋 代为孙何、 王曾、 宋庠、 杨、 王岩叟、 冯京;

金代为孟宗献;

元代为王宗哲;

明代为商 辂;

清代为王玉璧、 钱ぁ 陈继昌. 两人考证 之后以出现差异,问题恐怕出在王玉璧身 上.按王玉璧为武科 三元 .陈继昌的 #'

人全属文科, 郑献甫则把武科也算了进去, 所以就有 #+ 人了.从这副对联, 可见他学 识之渊博. 勤奋好学 才倾江南 郑献甫不仅勤奋好学$ 而且思想敏捷$ 才华横溢.他熟读四书五经$ 精通经史 及文学艺术$熟习民歌$从小就会吟诗作文. 清道光十九年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