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2012-12-28

1 :企业为完成雇用残疾人的比例,基于成 本与利益考虑, 选择要残疾人证不要残疾人, 以 挂证 方式完成雇用指标. 命题

2 :在压力体制下,某些社区居委会为完成 残疾人就业指标,与企业达成虚假雇用残疾人的资源、 信息共享机制,社区层面上的残疾人就业监督管理意 愿与动力消失,残疾人证挂靠 共谋 产生. 命题

3 :在就业无权的境遇下,残疾人基于经济 理性,愿意用 挂证 的方式获取微薄收入,进一步 加剧了虚假就业行为发生. 1.3 研究方法与资料概述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分析 挂证 行为, 以 他者 视角聆听 挂证 残疾人的倾诉,了解了其处境 与感受.访谈提纲分为残疾人、企业主、社区工作人 员三类.通过对三者陈述的深描,呈现出 挂证 式 虚假就业的行动轨迹,对虚假就业行为做出合理解释. 从以往数据和研究文献发现,城市残疾人的就业 / 理论研讨 / Theoretical Discussion

32 2015 年第4期状况好于农村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就业渠道狭窄,容 易发生 挂证 现象.所以,访谈地点选在了苏北 地区的 Q 市D镇X社区. (按照学术惯例,本文对 案例中涉及到的地名、人名、企业或机构名做了技 术处理)借助亲友关系从 X 社区居委会获取了 X 社 区残疾人基本信息表和

2014 年X社区残疾人基本服 务状况底册,社区工作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情况进行 了说明,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标注.依据以上两份 数据进行立意抽样, 寻找合适的被访对象(详见表 1, 最后两位访谈对象为社区工作人员和企业主) .每次 访谈时间在

1 小时左右,访谈地点分别在被访者家 中或者相关企业门口,访谈形式是聊天,在被访者 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访谈结束后把录音资料 整理成文字稿.

2 农村残疾人虚假就业行为实证分析 2.1 企业无视社会责任实现利益最大化 : 只用残 疾人证,不雇用残疾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残疾 人就业条例》 、 《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等法规规 定,各类经济组织应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年末从业人 员总数 1.5% 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企业达不 到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只有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 金.从调研情况来看,能达到规定比例的企业较少, 多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来完成残疾人就业任务. 所以,企业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用证不用人成为 规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解决办法.被访谈的企 业主吴先生算了这样一笔账 : 残保金的征缴标准是 : (上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总数 x1.5%- 单位已安排从业 残疾人员数)* 市劳动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地区上年 度职工平均工资 *100%,我们企业上年末的员工数 是320 人,按照 1.5% 的比例安排,我们企业要接收

5 个残疾人,目前我们

1 名都没有接收,那么按照上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45000 来算,一年要缴纳 22.5 万元.目前我们找了

5 个残疾人在企业 挂证 ,并和 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每人每月支付

300 元,不用 上班,还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上面来检查,我们 用车接他们来厂里装样子, 过节还发点油、 米等福利, 他们很高兴.按照最低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每年

5 个残疾人一共支付

12 万元左右就可以了,一下子就 省了

10 万元,你说哪个合算呢?他们的工作效率能 和正常员工一样吗?提高效率不是钱吗?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税费节省,反正用残疾人的成本远 远大于 挂证 的成本,这样,我们保证了正常生 产, 完成了上面安排的就业任务, 残疾人也得了好处, 三全其美不是很好吗? (访谈资料 QY-12) 访谈中, 问及企业主吴先生,有些残疾人可以做一些辅助性 工作,让他们来正常上班不可以吗?这样遵守了国 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能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吴 先生答道 : 刚才给你算得那笔帐是有形的,还有些 无形的, 比如说管理的问题.残疾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达不到我们用人要求,残疾人能干什么?给他们安 排一些低端的活,他们又不愿意干.素质差的残疾 人还无法管理,你一旦对他们严格管理,他们就拿 着身体向你对抗,你敢管啊?还不如打发他们回家, 随便给他们几百元,帮他交着社会保险,他们还能 干其他的,大家都自在. (访谈资料 QY-12)企业 编号 化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残疾类型 残疾等级 就业状况 BF-01 丁毅 男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