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08-27
万象 A11 责编 陈溶冰 责校 梁荣高 美编 张海彤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甜蜜 的莎士比亚 语言学家发现, 甜蜜 是莎士比亚 (1564- 1616) 最爱用的形容词之一, 我们在莎翁的戏剧 中能看到大量的 甜蜜 , 比如 《哈姆雷特》 中他写 道: 如情窦之初开, 充满活力, 但非永恒, 甜蜜而 不持久 我以生命发誓, 这一群美人儿可真甜蜜 请别再说下去了, 甜蜜的哈姆雷特…… 那么为何 甜蜜 一词频频来到莎士比亚的笔 下? 答案也许你想不到: 进入16世纪, 蔗糖价格的 下降导致了欧洲人食物中糖的增加和对甜味的偏 爱.

甘蔗早在公元前300年时就被印度培植为作 物, 一千年后才传到中国、 日本和中东. 阿拉伯人 很快爱上了这种甜味食物, 他们开始大规模种植 甘蔗. 到了十字军东征期间, 欧洲人才开始熟悉这 一植物. 15世纪时, 威尼斯人通过庞大的商业舰队和 海军, 控制了糖的贸易, 但那时糖仍属奢侈品. 随 着航海技术的发展, 葡萄牙人开始了他们的远征, 他们在距非洲陆地不远的海上, 发现了圣多美岛. 在这个岛上, 蔗糖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以 万计的黑奴被带到这里的甘蔗园工作, 为葡萄牙 庄园主和意大利商人带来了丰厚利润, 也让黑奴 陷入了苦难. 1500年左右, 糖开始征服世界. 到了16世纪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能享受得起这种甜味, 而在世 界的另一边, 一座又一座的热带岛屿被砍掉森林, 开垦成辽阔的甘蔗园. 例如海地这座法属热带岛 屿, 成为了一座大型甘蔗园和奴隶的监狱. 大约有

50 万名黑奴从事着蔗糖生产, 恶劣的工作条件、 营养不良和疾病也导致了奴隶很高的死亡率. 不止是黑奴, 很多英国人也在这场甜味的狂 潮下沦为奴隶. 在1530年到1630年, 英格兰大约 有一半的农民在农业促进运动中失去土地, 美洲 殖民者趁机获得了廉价劳动力, 雇用他们到人手 不足的种植园工作, 而这种雇用劳力也相当于一 种短期奴隶制形式. 在莎士比亚时代的欧洲, 加糖的食品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餐桌上, 比如小羊腿可能加了柠檬和 糖炖, 鸡肉会配上肉桂和糖. 一份源自

1545 年都 铎王朝早期的 《新正派料理》 的食谱中写道, 鸡肉 浸吐司 的做法为: 去足量的酢浆草, 放入肉桂和 糖, 煮沸, 浇在做吐司上, 把鸡肉铺上去. 在英国, 对于甜味的渴求势不可挡, 一位在伊 丽莎白时期到英国旅游的德国人注意到, 贵族妇 女 (包括女王) 的牙齿都烂了, 因为他们长期吃蜜 饯, 佐以糖和酒, 甚至还浇在烤肉上. 蔗糖的价格不断下降, 越来越多普通百姓也 能消费得起. 到了

17 世纪末, 人们不再把糖当做 一种调料, 而是越来越多地把它作为食谱里的主 要原料. 莎士比亚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 甜蜜 的 时代, 因此在他的戏剧中频频出现 甜蜜 就不足 为奇, 不过这种甜蜜的另一面, 却是其他一群人的 苦难. 岑嵘 {媒体人 杭州} ・ 经济自由人 过了而立之后, 每周我都要和 几位好朋友聚一聚. 的确, 人只有 在时光里浪掷久了, 不敢浪了, 才 知道光阴珍贵, 把余下的生命时光 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 雪 落时分, 邀上三五好友来家中小 坐, 红泥小火炉, 炉上煮着肉, 杯中 装着酒, 推杯换盏, 友情畅叙, 时光 翩然. 圈中好友皆知, 我自诩为美食 家, 却又最怕做饭. 然而, 和朋友相 聚, 做饭倒成了享受. 择菜、 洗刷、 烹饪、 装盘, 一整套下来, 端到朋友 们面前, 啧啧赞叹倒让我乐此不 疲. 即便做得不好吃, 没有馆子里 的大师傅做得精致, 又有什么呢? 谁也不会笑话我. 小聚以养心. 聚的是一种过 程, 耽美在这样的情境里, 而不是 单纯为了饕餮. 好在朋友都尚且年轻健壮, 生 命力旺盛, 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供挥 霍, 我们就不如多在一起小聚怡情 了. 切莫到了杜甫诗中所谈的 访 旧半为鬼 的凄然与寒凉. 杜甫在 《赠卫八处士》 中这样 写道: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 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 呼热中肠. 鬓发苍苍的相聚固然 感人, 但何必要等到那时候, 韶华 尚在, 理应常往常来. 聚, 是需要仪式感的. 当今社 会, 科技越来越发达, 打个电话, 就 能和朋友畅聊两个小时, 视频聊 天, 还能感知到朋友的一颦一笑, 然而, 聚会, 还是需要多一些物理 空间, 少一些虚拟空间. 网络朋友 圈里的相聚算什么相聚呢? 近日, 看丰子恺的漫画 《草草 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 有 着异常的温馨, 一桌, 两人, 穿长 衫, 四只精致小碟, 摆满佳肴, 油灯 高照, 两人借着灯火畅聊, 高高的 窗格上, 一只馋嘴猫在觊觎着桌案 上的美味. 最可爱的要数画面右下方的 孩子, 留着学生头, 穿着藕粉色的 小褂子, 腮帮子鼓得满满的, 用一 只竹管来吹炭炉里的炭火, 她, 应 该是要为畅聊的两个大人烧茶. 丰 子恺的字永远是那么潇洒: 草草 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 温 馨备至, 很让人喜欢. 人生在世, 少年可以浪荡, 青 年可以潦草, 对待朋友就别敷衍了 事了. 时光的盛宴里, 我们还希冀 的是杯盘草草, 借着灯火, 哑然而 笑, 在美味里, 在可亲的灯火里, 因 为眼前好友, 杯中好酒, 平生又多 了几重温度. 贾岛 《病蝉》 病蝉飞不得, 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 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 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 俱怀害尔情. 也肆/文 王建明/图 说起咏蝉诗, 公认唐代有三座 高峰. 初唐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被称为 清华人语 , 初唐骆宾王的 露重飞难进, 风多 响易沉 被称为 患难人语 , 晚唐 李商隐的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 声 被称为 牢骚人语 . 贾岛差不 多与李商隐同时代, 这首 《病蝉》 如 果凭着 露华凝在腹, 尘点误侵睛 一联, 看上去也并不输于李商隐. 然而, 这首诗并不是一座山 峰, 反倒是一个大坑. 贾岛曾困身科场N多年, 屡试 不中. 旧时寒士, 人生没有几条路 可以选择, 一般都只能跟科举死 磕. 憋闷了那么久, 没点情绪是不 可能的. 只是贾岛写这首诗发情 绪, 有点没搂住火, 搞大发了. 诗的前几句都很正常, 无非是 以病蝉自况, 倾诉怀才不遇之苦 恼, 并没有明确地得罪哪一个人. 坏就坏在了最后两句, 说凡是比蝉 大的长翅膀的东西, 都想害它. 换 句话说, 就是贾岛认为, 甭管大官 小官, 凡是已经考中进士取得功名 的, 就没一个好东西. 也不知道贾岛这首咏蝉诗算 是什么 人语 , 是郁闷呢还是狂躁 呢还是躁郁呢, 总之是满满的负能 量, 索性就叫 大骂人语 吧. 这种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 最能给 自己招祸. 果然, 有人就奏了一本, 把贾岛与另外九个不能很好地控 技记几的举子, 共称为 举场十 恶 . 后果有多严重不知道, 起码几 年之内是不用再进科场了. 本来咏蝉咏得好好的, 非要到 最后扯上那么多鸟事. 长翅膀的东 西, 总之是不好咏. 肆说唐诗长翅膀的东西 不好咏 曲奇 {作家 广州} ・ 居游美国 矜贵的包子课 我的朋友C上周末在波士顿开了一堂包子课, 专门教老外包包子. 一听学费标准把我吓了一跳: 每节课89刀, 还要另外支付食材费20刀――这样 的价格, 居然提前一个月就订满了. 看到C发的照片和视频, 终于明白这个课为啥 这么贵. C是个认真的人,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 间备课. 备课是从给面团调色开始的. 她用一天的 时间给面团染色, 最后决定用绿、 橙、 白三个色系. 绿色是菠菜汁, 橙色是胡萝卜汁. 再说外形, 玩出了兔子、 花朵、 南瓜等等超萌 的造型, 栩栩如生. 尤其是那个糅合了三种颜色的 花形包子, 美艳不可方物. 即便在中国也很难看到 这样颜值的包子, 完全是米其林的标准. 当然, 没有金刚钻也不敢领瓷器活. 教授烹调 虽然只是C的副业, 她的钻研精神、 创造力和动手 能力经常让我目瞪口呆. 她是那种自己在家里喝咖 啡也要拉花的人, 上次见面的时候, 她给我的拿铁 上拉了一只小熊的造型, 憨态可掬, 我看了半天都 舍不得喝. 再说回包子课. 这么贵的学费, 当然还要讲授 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吧, 就从包子的褶子讲 起. 虽说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 可是光是褶子的数 字就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一篇论文了: 除了褶花需要 匀称之外, 好包子的标准是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 个褶. 据说在天津狗不理, 如果你发现给你端上来 的包子少于15个褶, 就可以要求退货. 再讲究一些 的, 是要求每个包子都必须有18个褶, 例如鼎泰丰 的标准就是18褶. 更牛的可以做到18到22个褶. 说到这里的时候, 老外们已经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 直在埋头数自己捏的褶数. 被这个包子课的模式启发, 我还跟C讨论了在 美国做高端面食课程的可持续模式: 完全可以把手 擀面、 懒龙、 馄饨、 饺子、 馅饼等等做一个全套的系 列. 除了面食之外, 中餐的经典菜式也可以逐一教 授. C说她以前还真的教过一堂蒸鱼课, 那天蒸的 是一条四磅重的石斑鱼――虽然我没好意思问, 学蒸鱼的费用几何? 其实呢, 如果有机会, 我觉得她最应该教老外 料理龙虾. 每次看到在美国这么便宜的龙虾, 老外 只会白煮、 烤或者用芝士h, 就觉得暴殄天物. 必须 给他们演示一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