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22-12-16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王小微 Email:jlrbdbf@ 163.

com 热线

电话:(0431)88600575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北大地 东北大地

14 史史史史海 海海海钩 钩钩钩沉 沉沉沉艺艺艺艺苑 苑苑苑折 折折折枝 枝枝枝老老壶壶作作刘刘成成题题笔笔笔笔墨 墨墨墨探 探探探索 索索索王辉宇简介: 男,

1971 年生,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 院水彩画系主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 会第四届水彩画艺委会委 员 (吉林省唯一委员) , 作品 多次入选全国美展,

2011 年获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 品展 优秀奖 (最高奖) . 李新: 当代绘画艺术追 求理念先行, 请谈谈你在创作中所秉持的 是怎样的观念? 王辉宇: 我的创作题材以人物为主, 面对真实的人物, 以一种 在现场 的艺术 观念, 冷静、 平和、 淡定地去理解艺术、 把 握艺术, 采取非常直接的、 符合自己内心 需要的方式, 尽量直观地传递自己的艺术 感受, 更多地将对象所具有的特质表现出 来, 以人物的精神状态、 习惯动作、 生活态 度等, 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新: 你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早期、 转型期和当下创作期, 每个时期呈现出的 特点都不同.请结合创作谈谈你对东西 方文化、 艺术的认识. 王辉宇: 我早期的创作, 延续了西方 古典主义绘画风格, 注重形式感、 永恒感、 崇高感等, 追求那样一种唯美的面貌.这 一时期代表性作品是1994年大学毕业时 的作品 《向阳花》 , 这幅作品构图均衡、 完整, 既有水彩画的透明轻薄, 又有油画的 浓郁色调与肌理, 突破了传统水彩画的语 言, 赢得了专家的好评, 获得了 第八届全 国美展 优秀奖.转型期是从 《大热天》 这 幅作品开始的, 当时正是上世纪九十年 代, 新生代美术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冲击着 浮躁的中国美术界, 刘小东、 方力钧、 王劲 松、 宋永红、 喻红等人都给我很大影响. 他们关注现实, 但表现方式又相当个人 化, 通过描绘看似平淡、 无聊和荒诞的生 活场景反映社会生态.受新生代绘画的 影响, 我的作品面貌开始转变.在绘画语 言上, 从强调材料制作向体现手感的直接 画法转换.作品 《大热天》 在语言上采用 了 直接画法 ,强调笔墨的直觉性, 试图 将自己的情绪、 情感真实地传递出来.构 图上追求大透视、 不稳定感、 有张力的艺 术效果.题材上, 转向对底层群体的关 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 农民工是个新 生事物, 我便开始关注民工的生活、 生存 状态, 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 敏锐地捕捉 他们的内心世界, 强调当代艺术反映、 干 预社会生活的特点.在这之后, 我感觉应 该关注熟悉的人物群体, 开始画身边的普 通人, 绘画中也不再追求从前的神圣化、 唯美化、 永恒的、 崇高的艺术效果, 而是尽 量客观传达对对象的感受, 并含蓄地体现 某种批判性的东西, 初步形成个人风格. 第三个创作阶段是近五年, 出国学 习了几次, 对于东西方文化、 艺术有了更 深入的思考, 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思考 艺术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主题还 是关注身边的人群, 但关注的角度和态 度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直接表达自己对 人物的主观认识, 而现在把自己的观点、 态度隐藏在模特背后, 不再有太明显的 表现角度, 而是将客观对象放在第一位, 开始冷静地反映当代文化的某些特征, 以 及在社会变革、 发 展过程中, 普通民 众对这种时代变 迁的接受程度和 状态.我看到很 多人在这样的时 代潮流中无所适 从, 进而出现了文 化、 思想、 甚至生 存状态上的混乱 迷茫, 在作品中, 我也试

图表现这 种状态.2011 年 我有一幅作品 《毕 业生》 , 在创作的 过程中, 内心情绪 很复杂.我也有 过相似的心路历 程, 从进入大学校 园读书到毕业留 校工作, 经历了面 对人生抉择时的 犹豫、 彷徨.对一个毕业生而言, 在并不 成熟的年龄段做出关乎人生前途的重大 抉择, 其压力可想而知.在社会大环境 的巨大影响之下, 学校教育还能呵护学 生的独立人格、 独立思想吗?作为大学 教师, 面对学生内心的困惑与矛盾, 却无 法给出有效的答案, 这样纠结的矛盾情 绪包围着我, 我创作了 《毕业生》 这件作 品, 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能够在心底保有那么一点点曾经向往过 的理想化的个人追求.在创作 《退休的 张处长》 时, 人物的精神状态打动了我, 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起起落 落, 这种现象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 沧海桑田 、 河东河西 之类的人生哲 理.即便从小就深谙此道, 面对人生, 仍 是身不由己.至于辉煌与沉沦、 得意与 失意, 皆来自于个人内心的感悟.在感 叹 六十岁现象 的同时, 也在思考自己 能否超然面对同样的情境.创作中我总 是试图在张处长的言谈举止中揣测自己 业已概念化的判断, 以期待把握这一典 型化形象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李新: 你认为新世纪以来, 中国当代 艺术呈现的是什么状态呢? 王辉宇: 21世纪以来, 中国当代艺术 已渐渐失去了它的活力, 受到商业化的冲 击, 形式上在重复过去, 已经少了那种不 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中国当代艺术, 经历 了 文革 十年与改革开放, 由压抑到解 放, 艺术活力在那个阶段爆发出来, 中国 艺术也渐渐 被当时国际 社会所接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80 后 、

90 后 的年轻 人没有经历过 文革 十年、 改革开放 这些社会变革, 对 社会进程中的阶段 链条不敏感, 但是 对西方艺术接受得 较快, 受到西方艺 术思潮影响也更多, 只是批判精神 不足.与之相对的 是, 艺术生态的多 元化趋势, 与国外 的艺术状况相似, 我自己的创作思想 也受这种时代思潮 的影响, 对激进的 艺术开始热情退却, 逐渐思考一些 当代社会文化、 艺 术所面临的问题, 这是我现阶段创作的思想基础. 李新: 绘画讲求形式, 能否谈谈你对 画面构成、 造型、 语言表现、 材料运用等方 面的一些创作经验? 王辉宇: 先说一下变形.我在创作中 曾采用近距离、 大透视等特殊视角, 人物 在距离、 空间感上形成夸 张, 这种造型中对变形的强 化, 加上强烈的笔触、 形体、 色彩, 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 果.而目前的创作则采用 有距离的平视, 将空间压缩 到最低, 对画面的抽象因素 和形式感的理解就是平面 化、 简约化, 更含蓄、 更微妙 地把握造型, 秉承现实主义 绘画风格, 有限度地变形, 反对过分、 夸张的变形, 这是基于我对造 型概念的重新审视. 关于笔墨, 也存在着转变.欧洲中世 纪时期, 追求细密画法, 像织布一样纹理 清晰.到了伦勃朗时期, 笔触开始松动, 开始富有表现力.中国几千年来, 绘画语 言一直起着传达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 体 现着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观理解.在色彩 方面, 我更主张艺术家画的不是对象的颜 色, 而是在画自己心中的颜色. 《退休的张 处长》 这幅作品在画面构成上进行了设 计, 如整块的白纸不着点墨, 衣服整体从 上到下, 是一块浓淡相间的颜色, 色调一 致, 又形成松紧、 疏密, 让衣服与白纸形成 黑白对比.除了黑色、 白色, 还用了暖色 表现脸和手, 除此三种颜色之外, 别无它 色, 绘画笔墨简洁、 干净.在笔墨的运用 上, 我总结了这样的规律: 既要生动准确, 又要松动写意;

既要强调细节, 又要简洁 有效.画面所形成的形式美感与感人的 艺术力量, 都源自于更少地运用画面的抽 象因素, 画面越简洁, 形式感就会越强. 关于材料经验, 我有很多个人感受.水彩 是一种极其难掌握的材料, 它具有自律性 流淌的特性.因此, 在创作中常常有实验 性与偶然性, 如何控制好材料, 有时需要 胆量, 但更需要对材料的控制力, 对水彩 特性的驾驭能力. 冷静的视域冷静的视域冷静的视域冷静的视域――王辉宇水彩画艺术创作访谈 李新李玉斌是个出色的艺 人, 数十年来, 为着心爱的艺 术, 他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 生活――一边打工一边创作 作品.他活得很清贫, 却活 得有滋有味.

1953 年出生在吉林市 舒兰县永胜乡 (现青松乡) 的李玉斌 , 小时就酷爱画 画.1974 年高中毕业后他 回乡务农, 学了一年电影放 映,又在大队放了一年电 影.1976 年乡工业办和吉 林工艺美术研究所合办一 个工艺美术厂, 李玉斌被选 为车间主任.1980 年, 李 玉斌到平安镇开了一个人 的美术社, 自食其力, 养家糊口.

1990 年, 李玉斌把 家迁移到敦化市内的大 石头镇, 林业局森铁处 聘他开了个美术社, 干 了一年, 每月

150 元的 工资.后来森铁处撤 了, 美术社也黄了, 他只 好在家开起小作坊式的 美术工作室.2007 年 的一场病又让他跌入人 生低谷.他患了眼病, 医院诊断为眼肌无力, 加上小病不断, 他把心 爱的树皮工艺画放弃 了.前年延边成立了工 艺美术家协会, 李玉斌 的病又神奇地好了, 他 又开始重操旧业. 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 让李玉斌有了 一定知名度, 其作品参 赛也屡屡获奖.2006 年6月, 在吉林省旅游 商品设计大赛中, 李玉 斌的 《长白山故居》 树皮屋 和 《长白山参》 树皮画均获 得优秀奖.在延边林业第 二届长白山根雕奇石展中, 他的树皮画 《得月楼》 获银 奖, 树皮木屋 《白雪山庄》 获 铜奖. 每日为稻粱谋的李玉 斌,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至 今居无定所的他, 租住在林 业局职工的一个平房里.在 这样的情形下, 他还每日坚 持练习硬笔书法, 以使自己 的题款和画相得益彰, 互相 辉映. 真正的艺人大多耐得住 清贫和寂寞, 不事张扬.李 玉斌为艺术凝神静气, 舍得 投入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他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 并 为之无怨无悔. 艺人李玉斌刘祚智《东方红》 , 这首 红遍几个时代、 妇孺 皆知、 享誉中外的陕 北民歌, 自1943 年在 陕甘宁边区唱开以来, 一直流传至今.70 多年 来, 经过多人之手, 几经改 词, 但说起原创的 《东方红》 歌词 和作者是谁, 却是鲜为人知.

1946 年, 东北大地正值翻天覆地的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刚刚创刊不到一年 的中共吉林省委机关报 《吉林日报》 的前 身―― 《人民日报》 于同年

6 月转移到延 吉出版.1946年9月1日, 该报在第四版 发表了贺敬之撰写的一篇文章 《人民歌颂 毛泽东》 . 在当时, 贺敬之是延安的著名年轻诗 人, 创作了大量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毛 泽东的文艺作品.他长期生活在陕北人 民群众中, 对陕北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感情耳 濡目染.这篇文章满腔热情地向吉林广 大军民介绍了解放区人民是 如何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歌唱 党和领袖的.文中说, 解放 区人民普遍的在歌颂着自己 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这歌发自 广大人民的心中, 真诚而亲 切. 文中详细地介绍了 《东方 红》 诞生的起因和歌词. 东方 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 东, 他给人民谋生存, 他是人 民大救星.边区红, 边区红, 边区地方没穷人, 有些穷人选 移民, 挖断穷根要翻身.三山 低, 五岳高, 毛主席治武有勋 劳.边区办的呱呱叫, 老百姓 颂唐尧.生产变工搞得好, 边区地方没强盗, 夜不闭 户狗不咬, 毛朱同志有功 劳. 贺敬之在文章中介 绍说, 歌词作者是陕甘 宁边区葭县城关区三乡 农民李增正和他的叔叔 李有源, 叔侄二人都是翻 身农民、 著名民间歌手.歌 词中的 移民 , 是指

1943 年 陕甘宁边区号召边区北部的贫 苦农民上南部开荒大生产的背景.李有源叔侄创作的 《东方红》 迅速唱 红陕甘宁边区后, 又流传到晋绥解放区和 张家口等地, 越传播越远.在东北解放 区, 著名诗人张松如也对歌词进行了修 改.直至今天 《东方红》 歌词的样子才算 定稿. 除了 《东方红》 外, 贺敬之还在文中介 绍了 《十绣金匾》 等著名红歌. 《十绣金匾》 的作者名叫汪金有, 也是陕甘宁边区关中 分区人,

1944 年当选为边区文教英雄. 70多年过去了, 今天, 当我们再次看到或 唱起这些经典的陕北红歌时, 遥想当年, 在吉林大地, 是 《吉林日报》 让广大人民了 解这些陕北民歌的. 吉林首发 《东方红》 原创歌词 张贵在北京, 在飞快奔驰的出租车上……猛然间, 一所 渔家风格的餐馆, 一块 正宗东北灶台鱼 的招牌, 赫然 定格在我的视网膜上.我的心不禁一怔!家乡的 铁 锅炖 , 何时幻化成一缕美味儿香飘京城?先是惊诧, 继而是惊喜.于是, 心中便默默地为我这 家香 祈祷, 但愿它在皇城根下历练一番, 再造出中华美食园里一 朵绽放的奇葩. 灶台鱼, 出关东.而渔乡大安当是 它的一个重要故乡, 或者说是它的发源 之地. 灶台鱼的名称很多.在渔乡大安 俗称 铁锅炖 、 一锅出 , 个别偏僻的 地方也有人叫它 锅台圈儿 和 锅台转 (音: zuàn) 儿的.无论怎样称谓, 其作 用都是一样, 无非都是以灶台为餐桌, 铁锅既是炊具又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