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9-11-07
山东女子学院

2015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山东女子学院

2016 年6月1目录学校概况.

3 第一部分 学校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

一、学校办学定位.4

(一)发展目标定位.4

(二)学校类型定位.4

(三)办学层次定位.4

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5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5

(二)服务方向定位.5

三、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5

(一)领导重视教学.5

(二)经费保障教学.5

(三)管理服务教学.5

(四)质监规范教学.5

四、专业设置情况.5

五、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7 第二部分 师资队伍.7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状况.7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7

三、教师发展与服务情况.8

(一)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8

(二)师德建设卓有成效.8

(三)校内师资培养工作不断加大.8 第三部分 教学条件.8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8

二、教学用房情况.8

三、实验教学条件.8

四、图书资料情况.9

五、教学信息化建设.9 第四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9

一、专业建设.9

(一)继续优化专业布局.9

(二)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工作.10

(三)专业评估工作.11

二、课程建设.11

(一)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学科平台课建设工作.11

(二)继续推进通识类课程改革工作.12

(三)优质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12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12

三、教材建设.12

四、实践教学.13

(一)规范实践教学管理.13

2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13

(三)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13

五、教学改革.14

六、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16

七、继续教育工作.16 第五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17

一、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作.17

(一)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17

(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7

(三)质量评价机制运行有序.17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18

三、加强教学运行管理,提高管理过程的 规范化 、 可查性 、 高效率

18

四、强化教学督导工作,加强教学的过程监督和监控.18 第六部分 学生发展.18

一、招生及生源情况.18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23

三、学生毕业及获得学位情况.23

四、学生就业情况.24

五、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25

六、社会用人单位评价.25

七、应届毕业生去向.25 第七部分 学校特色发展.25

一、人才培养特色鲜明.25

二、妇女理论研究成果显著.25

三、极具女性特色的校园文化.26 第八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27

一、2014 年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与成效.27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益,力改善教学条件,统一规划调整 实验用房.27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7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完善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28

(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28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 .29

(六)转变思想,更新产学研合作观念,加强与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 深度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9

二、2015 年存在问题与对策.29

(一)本专科学生人数比例不够合理.29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30

(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0 附件

32 3 山东女子学院

2015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概况 山东女子学院是由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妇 联共同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院校, 全国三所女子 普通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

1952 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

1987 年、

1995 年分别更 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 年改建为 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主, 同时承担妇女 干部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任务. 学校是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全国和山东省妇联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 全国和山东省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 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基地、 山东省高校妇 女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 十二五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 传统文化重点教育研究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山东省女大学生素 质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长清区大学科技园, 老校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 玉函路,总占地面积

1100 余亩,建筑面积

25 万平方米.设有外国语学院、教育 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社会与 法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

11 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 专业

26 个,普通专科专业

42 个.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

167 人,其中博士

54 人.学校特聘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 台湾学者曾仕强、 钢琴家孔祥东等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4 人,省级优秀教师

6 人,建 有省级教学团队

3 个. 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

建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6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25 门,承担 省级教改项目

18 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爱沙尼 亚、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 生留学、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作为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 单位,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女子高校的合作, 与世界各地女子大学一道为推动全 球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女性高等教育方面产生了广泛影 响. 学校注重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1994 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研究妇 女理论的专门机构――妇女理论研究所, 多年来, 根据经济社会和妇女发展需要 以及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开展妇女理论研究,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性 别平等理论研究与实践、女性高等教育、齐鲁文化与山东女性发展、女性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等七个研究领域.学校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 被评 为山东省高校 十二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山东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建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性别平 等理论研究 和全国地方高校名栏 女性与社会发展 ,为全国三大妇女理论研

4 究刊物之一,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领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资源和妇女理论研究优势, 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和妇女 儿童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打造妇女终身教育平台, 组织全省妇女干部培 训,承担其他省市委托的妇女干部培训,面向社会组织育婴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鉴定,承担全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等. 积极组织以 服务妇女儿童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妇女法律援助活动,组织 全运会 、 世 博会 、 亚沙会 志愿服务活动,被 亚沙会 组委会确定为 第三届亚沙会颁 奖礼仪指定单位 .连续多年举办 女性生存与发展 国际学术研讨会、 性别与 社会 论坛、齐鲁讲坛――新世纪新女性论坛等学术活动.2014 年,学校与中 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 经过六十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 坤德含弘、至善尚美 的校训、 团结 进取,求实创新 的校风、 严谨治学,言传身教 的教风和 勤学慎思,求真 敏行 的学风,以及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 的女院精神. 结合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开展 四自 教育、审美教育、爱心教育、勤俭 教育、校史教育,培养女大学生博识大度、柔美坚韧、厚德仁爱、睿智优雅的女 性特质.通识必修课《女性学导论》与《普通话与礼仪》 ,以及由人文社会科学、 创新思维与能力、女性与社会、文化艺术修养、科学健身与综合素质、语言训练 六大课程模块组成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在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女大学 生 四自 特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校

62 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6 万余名,毕业生以综合素 质高、实践能力强、 四自 特质突出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6%以上,优质就业率逐年上升. 截止到

2015 年8月31 日,本科初次总体就业 93%,优质就业率达到 66.94%.截止到

2015 年12 月31 日,年底就业率 96.5%,优质就业率达到 85.28%,位居全省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山东省 三八 红旗集体、 全国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山东省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 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