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7-16

二是他不愿意在课堂上强加或灌输自己的思想,认为应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2.施蛰存在教书育人上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的事件加以概括. 答:答案 (1)治学严谨,重视基本功,比如对《出塞》等的讲授;

(2)不愿向学生强加或灌输自己的思想,教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比如在《进学解》的讲授中不添加自己的牢骚等;

(3)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鼓励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同时进行创新,比如说对作者写杂文的批判等. 3.文章是怎样刻画施蛰存的形象的?请加以简要分析. 答:答案 (1)注重在典型事件里、具体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对施蛰存先生的两次讲课的描述;

(2)注重对人物语言等的直接描写,比如对 诗无达诂 问题的阐释等;

(3)注重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形象,比如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施蛰存先生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等. 4.作者在文章开头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使用了 煽情 一词,在现实生活中,会 煽情 的老师大有人在,有的还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比如近年来 百家讲坛 推出的重量级人物易中天等.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案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既要有真才实学与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愉悦的氛围里教学相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①如果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②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③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只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⑤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