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7-11

如果力气不够,不能念,这个病人可以摄耳谛听.心里跟着念,那心里被这个佛号所摄住,就心无二念.如果不听佛号,不用佛号摄心,那还是妄想纷飞的.心无二念,自然就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名号光明、愿力相应,相应就能够成办往生的这桩大事. 念佛的声音不宜太高,声音念得很高昂,好像都念到云霄里面去了,会伤气,难以持久.但也不能太低,低了病人听不清楚.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太快了,这个病人跟不上,听不清楚;

太慢了,这个气又接不上来,也难以得到利益.佛号要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这中庸之道.尤其要站在病人的立场去看,一定还是要略为慢一点,他才能够听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字字句句这个佛号都经过他的耳根听进去,入到他的心里去,这样才能够得力. 助念团对这个佛号的节奏、速度快慢是要经过训练的,不经过训练,拉个队伍就上去,常常就会高和快.我有时候参加一些助念,就发现很快.念起来很难持久,自己都觉得很累.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念的人也不会辛苦,他能长久.就好像我们东林佛号,正因为缓慢,二十四小时念下来没有关系;

如果念得很高、很快,二十四小时是念不下来的,嗓门都会沙哑.所以对这个快慢高低问题是要研究的,一般以低沉缓慢为主,可能入到病人的心里效果会好一点. 再就是念佛时候的法器,唯用引磬,其他的一概不用.不要什么铃鼓、木鱼,什么都上,像一个演奏乐团一样的,这个时候不是演奏、表演的时候.就是一把引磬,其他的一概不用.为什么只用引磬?引磬的音声是金属的声音,比较清越、清净、有穿透力,听了之后,令人心地清净,也能够让他在昏迷状态或者禅定状态……,这种引磬的声音能够穿得进去.有些大修行人如果入定了,要让他出定,那常常就是用引磬来让他出定.木鱼的声音比较浑浊,一般引磬和木鱼是配合着用的,清浊,阴阳,是能够导致平衡的.平时还是引磬和木鱼同时用,但唯临命终时助念,只用引磬.木鱼不宜用在临终助念的这个场合. 再就关于六字和四字的问题,印祖裁定,宜念四字佛号.刚开始可以念几句六字佛号,但以后就专念 阿弥陀佛 四字,而且在音节的加重方面,还应该注重这个 阿 字.那念四字,不念 南无 ,就是由于字少容易念.考虑到病人在那种临终的时候,心力很怯弱,六根、精神在涣散的时候,不要让他听的字句很多.为什么佛号才功德更大?如果你跟他诵《地藏经》,诵得那么长,他是很难摄受的.念的字数少,他摄心听得清楚,那念的人也省力气,听的人也省力气.所以念四字. 家中眷属这样来念,如果家中眷属不够,从外面请了一些莲友参与,也这样来念.无论人多还是人少,均以此方法来念.在这里要注意,不可以出现一种情况:大家一起念,念了大家再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再来念.这就佛号间断了.这里,一个原则就是佛号不要间断.就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也应当换班去吃,不要全都一窝蜂地跑了.如果念了很长时间,肚子很饿,一看到饭食来了,眼睛发亮,都跑了,把病人撂在那里了,那不行.所以换班吃,佛号不断. 如果病人在断气的紧要关头,大家要同心协力,三班的人集中起来同念,直到这个病人气断之后,又恢复分班念.这里提出分班念三钟点,对于断气之后念多长时间,也是因地、因时来制定,但至少不能少于三个钟点.有时候定为八个小时、十个小时,或者二十四小时,有条件的可能念四十八个小时,再有条件的,可能七天都是佛号不断.底线不能少于三个钟点.这个在医院里面很难做到,医院可能一断气,就很快送到冰柜里面去了,这是很不吉祥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尽量回到家里往生或者到寺院往生,它能提供断气之后有二十四小时或者四十八小时的念佛.这样至少三个钟点之后,再料理安置等事.料理安置等事,就是可能擦身、换衣、装龛,这些事情. 这里再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临终助念的过程当中,不得让他的亲友来到病人前来问讯,来安慰.如果允许亲友过来,助念完全就没有秩序了.这个亲友过来: 怎么样啊?今天发烧多少度?加强营养啊!没有关系. 都是套话.所以从世间的感情来说,好像临终来看望、来问讯是正常的,但是助念是不许可的.这些亲友来了,不能去谈其他的,跟着大家一起念佛,这才是真正对病人的真实的感情,对病人有好处.如果是世间的俗情――问长问短,送种种营养品,给他想种种的办法,让他坚持着多活多少年……都说这些话,直接就是推人下海.这种世间的感情虽然可以理解,都希望这个病人多活几年,但是这件事情就往生的立场来看,实在是可痛心的. 所以主事者――现场主事的,要把控现场局面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遮止,而且事先就跟他们的眷属们说清楚.让他有这么一个概念,关键时刻不要去谈其他的,避免到时候主事者遮止的时候生气.或者主事者觉得:他生气,就让他进来问讯吧.那就贻害病人.因为病人这时候就要一心念佛的,如果有家亲眷属问长问短,说这些话,他心里就分心了.尤其如果说的他心坎里的,本来他压下去的那种情感,又给它调动起来了.说 你要坚持,你要多活几年,你的孙子都哭得很厉害 ,那他就眷恋了,就分心.那一分心,他的佛号感通的渠道就被截断了,这一阻断,那就往生无分了.所以,不可让亲友来探视是作为原则问题要坚持. 在助念的时候都不要有人来顶礼,一定要遮止.不要怕得罪人,要铁面无私.这是一桩多么重大的、要送一个众生往生成佛的大事,得要如理如法,不讲情面. 第三要: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是顺彼之势,不可移动. 病人在临命终时,这是关键时刻,千钧一发,要紧之极.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是能不能转凡成圣,是到人道,还是到鬼道,还是到畜生道――分判之际.谈这个,是要对生命的 死有 ――死亡的情况,要有所了解.临命终时,在法相唯识谈是乱心位,乱心位就是第六意识开始失去它的功能作用了,开始在分散了.临命终时,很多亲友在他面前,他是分辨不出来的,因为第六意识是分辨,他分辨不出来,前五识也不行了.第六识不行的时候,第八阿赖耶识,包括七识,就烦恼习气的种子就全都出来了.原来第六意识它是做主的,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做不了主了,它已经分散了,就等于这个国君不发挥作用了,不能行令了.不能行令,乱臣贼子全都起来了.这个关头是很难做主宰的. 《地藏经》,主命鬼王向佛禀白,他曾经发愿要拥护阎浮提的众生――在他出生的时候,在他命终的时候,让他得到安乐,得到解脱.所以主命鬼王就说出一个真相,就是阎浮提的众生有行善的,有行恶的――他就谈行善之人――一个善人,在临命终时都有百千恶道鬼神过来,或者变成他的父母的形象,或者变成他的其他眷属的形象,来诱惑他、欺骗他到恶道里面去.一个善人尚且出现这样的一个危险的局面,更何况本来就造种种恶业的人,临命终时更是颠倒,有更多的恶道鬼神跟他在一起,引领他去. 阎浮提的男子女人在临命终时,神识昏昧.神识昏昧就首先第六识就昏昧,第八识也在颠倒.如果是造了地狱的恶业,他看地狱的刀山剑树在面前,看成是一个美好的公园,他分辨不出善与恶.这时候,他的眼根、耳根前五根、前五识也失去了见闻觉知的能力,在他面前是一片黑暗.为什么他会惊慌失措,非常恐惧呀?黑暗让他恐惧,他见不到光明.所以在这个时候,家亲眷属或者有缘的莲友要赶紧帮助他.那主命鬼王是提出两个方案,就是他家亲眷属赶紧要供养三宝,要转读尊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一个方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