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2019-07-10
对联教案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 奇妙 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本单元注重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 活 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学习的重点是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的难点是学习欣赏对联. 思路方法 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连,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对联》.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的常识. 明确:①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②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③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合作探究 1.师生共同赏析所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名联)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敏而好学;

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2.学生自由赏析课本上的名联.(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拓展探究 赏析课外名联: 1.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2.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一)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 财源/茂盛/达/三江 ;

唐宋/君王/非/寡德 , 琼崖/人士/有/奇缘 .

(二)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 海 为仄声字, 德 为仄声字;

江 为平声字, 缘 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得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协调.

(三)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 生意兴隆 对 财源茂盛 ,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