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7-07

50 75

90 110

125 160 距离(m)

10 12

12 15

20 20 4.4.2立管及非埋地管都应设置伸缩节.当层高H小于4m时,立管上每层应设伸缩节一个,层高H大于或等于4m时,应根据计算确定;

悬吊管设置伸缩节应结合支撑情况确定,悬吊横直管上伸缩节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宜超4m,超过4m时,应根据管道设计伸缩量和伸缩节最大允许的伸缩量计算确定.管道设计伸缩量不应大于下表中伸缩节的最大允许伸缩量. 伸缩节最大允许伸缩量表 DN(mm)

50 75

90 110

125 160 最大允许伸缩量(mm)

12 15

20 20

20 25 为了使立管连接支管处位移最小,伸缩节应尽量设在靠近水流汇合管件处.为了控制管道的膨胀方向,两个伸缩节之间必须设置一个固定支架. 固定支撑每层设置一个,以控制立管膨胀方向,分层支撑管道的自重,当层高H小于4m(DN50小于 H小于3m)时,层间设滑动支撑一个;

若层高H大于4m(DN小于50 H大于3m)时,层间设滑动支撑两个. 4.5支管安装:首先剔出吊卡孔洞或复查预埋件是否合适.清理场地,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场地.清除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涂抹粘接剂,用力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卡架,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 4.5.1管道支撑分滑动支撑和固定支撑两种.悬吊在楼板下的横支管上,若连接有穿越楼板的卫生器具排水竖向支管时,可视为一个滑动支撑,明装立管穿越楼板处有防漏水措施,采用细石混凝土补洞,分层填实后,可以形成固定支撑,应每层设置立管固定支撑一个. 管道最大支撑间距(MM)表DN(MM) 立管 悬吊横管干管 支管

40 1500

800 50

1500 1000

75 2000

1500 90

2000 1800

110 2000

1100 2000

125 2000

1250 2200

160 2000

1600 2500 4.5.2管道支撑件的内壁应光洁,滑动支撑件与管身之间应留有微隙,若内壁不够光洁,则应衬垫一层柔性材料;

固定支撑件的内壁和管身外壁之间应夹一层橡胶软垫,安装时应将扁钢制成的U型卡用螺栓拧紧固定. 4.6器具连接管安装:核查建筑物地面、墙面做法、厚度.找出预留口坐标、标高.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留洞口.分部位实测尺寸记录,并预制加工、编号.安装粘接时,必须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再进行粘接.粘牢后找正、找直,封闭管口和堵洞打开下一层立管扫除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上部,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撤去橡胶堵,封好扫除口. 左图为座便连接管节点示意图 4.6闭水试验及通球试验: 4.6.1闭水实验,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闭水实验.灌水高度视其立管高度.满水十五分钟后,若水面下降再灌满延续五分钟,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4.6.2通球实验,隐蔽管道分项分工序进行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进行通球实验. 4.6.3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应对管道的外观质量和安装尺寸进行复核检查,检查无误后,再分层进行通水试验.排水系统按给水系统1/3配水点同时开放,检查排水是否畅通,有无渗漏. 4.6.4埋地管灌水试验的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灌满水15分钟后,若水面下降,再灌满延续5分钟,以液面不下降为合格,放水后应将存水弯水封内积水沾出. 5.施工注意事项 5.1在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中,为减少立管水流的噪音和提高立管的防火能力,尽量将立管装设在管井或管中. 5.2管道穿楼板或穿墙时,须预留孔洞,孔洞直径一般可比管道外径大包大50MM.管道安装前,必须检查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标高是否正确.安装施工应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留洞或凿洞以及补洞工作. 5.3立管穿楼板处应加装PVC―U或其他材料的止水翼环,用C20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填补,第一次为楼板厚度的2/3,待强度达1.2MPA以后,再进行第二次浇筑至与地面相平. 5.4冬季施工进行粘接时,凝固时间为2-3min.粘接场所应通风良好,远离明火. 如图所示-穿屋面及楼面节点示意图 6.成品保护 6.1成品保护,试水完毕后,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管道堵塞.对其立管应用木板或塑料捆绑保护.严禁利用塑料管道作为脚手架的支点或安全带的拉点,不允许明火烘烤塑料管.以防管道变形,油漆喷浆粉刷前,将管道用纸包裹,以免污染管道. 6.2施工方除遵照本方案执行外,也应遵照《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及《采暖和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北京市有关规范指导施工.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