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1-06

1、概念、

2、本质 学生根据实验探究指导报告完成实验,并上传实验现象及表格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 体现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增加了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U型管实验一边放入碳棒,一边放入铁钉,然后将碳棒一边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再用小试管收集,进行验纯,之后再播放flash动画,提问:我们在物理中学习过电的形成过程,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那么在化学上是如何形成电流的呢? 电子由负极流向了正极,此时得出原电池的

3、原理和

4、电极反应特点,其实在刚才的原电池装置中同样有正负极,我们来一起观察这个动画播放,(此时用电池代替整个装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情况得出和锌连接的一段是负极,此时通过PPT的展示,一起探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观察并讨论离子和电子移动方向 完成导学案并将图片上传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化学反应原理地奥秘 刚才我们连接的就是原电池的装置,那么构成原电池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让我们通过眼前的实验装置一起来探讨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积极实验,通过所给器材得出原电池构成条件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及提炼信息的能力,渗透这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组织语言表述本节课所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节课重难点 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储存知识提高效率

1、判断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2、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正极、负极.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总结能力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 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发现弱点,及时弥补,提高自信 你对这节课的实验还有什么期待吗? 学生们感受分享的快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为其形成受益终生的品德素质 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原电池 1.概念: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4.原理:Zn+2H+=Zn2++H2 5.构成条件:(1)两级材料 (2)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 (3)形成闭合回路 (4)存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利用微信群视频及信息的共享,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组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进行,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平台. 水果实验中电流表的使用不够贴近生活,应该继续改进. 小惊喜的设计使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储存、运用知识并获得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去构建完整认知结构. 实验中材料不是纯净物,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两极都会有气泡产生,不好理解. 教学反思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原电池 1.概念: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4.原理:Zn+2H+=Zn2++H2 5.构成条件:(1)两级材料 (2)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 (3)形成闭合回路 (4)存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